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期刊导读
高教 普教
总431期 总429期 总427期
总425期 总423期 总421期
总419期 总417期 总415期
总413期 总411期 总409期
 装备时空 更多>>
第33届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暨北京教育装备论坛胜利闭幕
 编务说明 更多>>
 期刊导读  
未来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23-11-22 16:20:42

  1 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背景

  随着新工科建设逐步深入,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恰逢其时。2016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正式成立未来技术学院,在学科专业、科教融合、课程体系、人才选育机制、师资队伍、组织架构、管理体系、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突破性的创新[1]。2018年9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建设未来技术学院,旨在加强未来技术的探索和研发,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同时注重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2]。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明确提出在高等学校培育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3]。2021年5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名单,明确未来4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20~30所未来技术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从无到有,从中国科学院大学果断尝试,到教育部发布指南,再到首批名单的公布,未来技术学院建设虽然历程短暂,但是内容丰富,体现了国家对未来技术需求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2 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的意义

  3 未来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4 结语

  未来技术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创新能力、审辩思维、持续发展、沟通合作等),紧密结合关键核心科技问题,着力探索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是注重全方位育人,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化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学习和提高,配备指导教师,全面指导学生的成长成才,同时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注重双向贯通,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加快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发挥科教融合、产教研一体协同育人作用,鼓励采用本博贯通等长学制形式,注重人才培养的连续性,促进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三是注重交叉融合,未来技术通常出现在交叉领域,要注重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加强知识复合、能力复合和思维复合,促进理性思维和家国情怀的养成,培养面向未来科技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朦晰,代丹,王雅丽.以创新引领未来:未来技术学院的探索—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江雷院士访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2):1-5.

  [2]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2/s3860/201810/t20181017_351890.html.

  [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5):7-10.

  [4] 刘进,林松月,吕文晶,等.未来技术学院如何引领未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2):15-21,31.

  [5] 林健.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基础目标原则保障[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0,41(6):1-6.

崔吉义 天津中医药大学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