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馆员队伍建设的政策背景
中小学图书馆馆员主要负责学校图书馆实体和数字学习空间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阅读推广实施等工作,是沟通图书馆各级各类文献资源和读者的桥梁。2015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发布的《学校图书馆指南(第二版)》指出:学校图书馆馆员负责学校的实体和数字学习空间,在这一空间里,阅读、调查、研究、思考、想象和创造是教与学的中心[1]。
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相比,中小学图书馆馆员除了承担图书维护、信息管理、参考咨询等基础性业务工作之外,还承担着立德树人,引导和帮助青少年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辅助教育教学和教学科研开展等重要任务,是师生阅读素养和信息素养提升的推进者和落实者。
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来,教育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与图书馆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文件,以促进中小学图书馆馆员队伍的发展。例如,2015年,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强化队伍建设”[2],对馆员培训、专业岗位设置、人员晋升、培训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要求。2018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简称《规程》),规定图书馆应当设专职管理人员并保持稳定性,图书馆管理人员编制在本校教职工编制总数内合理确定,图书馆专业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参加教育行政部门或专业学术团体组织的专业培训,并纳入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等[3]。2023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将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鼓励学校开设阅读指导课,加强阅读指导队伍建设,强化教师阅读指导培训等。这些政策的出台,都对中小学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4]。
二、北京市中小学图书馆馆员队伍现状
三、实践路径
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学校图书馆在资源获取、自主学习、社会参与三方面能够发挥自身重要作用,这也需要有效运用人、空间、技术和内容共同促进学习场景变革,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学科教学有效结合,促进图书馆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无疑,要发挥图书馆在教育综合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馆员的作用。
1.重视继续教育
为了弥补图书馆人员结构本身的不足,积极应对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变革,适应图书馆由“藏”到“用”、由“以藏书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由“无所不知”到“无处不在”的新转向,馆员有必要通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现代信息技术等业务技能,提升专业化程度。
我市自2011年起,每年开展馆员培训工作,分别对新入职馆员和骨干馆员开展业务培训,针对不同人群研究不同的培训策略,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为馆员队伍不断注入新的生机活力。2022年,建设开通图书馆馆员线上研修平台,利用线上平台和线下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加强馆员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以提高图书馆服务基础教育教学的相关能力。我市2022年开展了10期70多个课时的馆员培训工作,组织包括中小学阅读空间与书香校园建设、图书馆特色化建设、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文献信息组织、走进经典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指导、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新生入馆教育、儿童阅读与亲子阅读、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图书馆智慧阅读生态、图书馆常用办公软件指导等众多主题的专题培训,累计培训馆员3 000余人次,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市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对培训的需求。
2.建设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指所有组织成员都积极参与到与工作相关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中来,不断获取、共享新知识,并有意愿将新知识用于制订决策或做好本职工作。学习型组织建设理论对于我市中小学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具有启发性[5]。
当前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发生新变革,给馆员解决问题能力和辅助教育教学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馆员不能再满足于日常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而要在纵深的图书馆知识领域、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支撑和服务教育教学等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为了适应图书馆变革,持续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需要做到专业化引领与日常研究能力提升相结合。
在这方面,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近几年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如2017年成立了北京市图书馆工作研究室、李小燕图书馆工作室,组织了馆员沙龙,建立了“五校一室”的工作室发展格局,建设了馆员核心团队和骨干团队,将有共同学习愿景和自我超越期盼的馆员组织起来,在专家引领下,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持续推进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开展了包括基于学科教学的中小学图书馆基本藏书建设专题研究、阅读素养培训、阅读指导课设计与实践、信息检索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图书审查清理研讨、图书馆基本藏书书目研讨等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在配合教育部共同开展的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专项行动中,借助审查清理这样大范围的业务工作,研究馆藏文献资源的剔旧审查相关工作,起草了《北京市中小学图书馆剔旧工作指南》,并作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通知》附件公开发布。此外,指导全市中小学规范剔除违法、不适宜、破损图书,保持科学复本量。面对中小学工具书配备相对滞后、品种单一、管理不科学、应用不足的问题,研究制订了《北京市中小学图书馆工具书使用指南》(见图2),推荐了304本常用工具书,并对重要工具书的使用进行了阐述和说明,作为学校工具书采购和使用的参考性指导。馆员队伍中的部分骨干成员在专家引领下和日常学习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部分馆员参与了《中小学图书馆员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系列丛书(见图3)的编纂工作,承担了丛书分册的主编工作,将工作实践上升到了理论成果输出的层面。
图2 研究制订《北京市中小学图书馆工具书使用指南》
图3 馆员参与编纂系列丛书
3.开展课题研究
馆员培训和学习是专业化的输入,要真正使学习内化,更重要的是知识和技能的输出。中小学图书馆的一线馆员处于服务师生的前沿,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事务性工作多、烦琐的重复性工作多,相应地,发表学术论文少,开展课题研究的时间、能力、机会和平台较缺乏。而馆员如果想在职称评定和专业化发展中获得提升,就必然要开展一些研究性工作,这也有利于他们理顺工作思路,总结工作经验,升华实践探索。
为了促进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善于探索、实践、研究的图书馆业务骨干,突破馆员研究能力不足的困境,共同推动我市中小学图书馆基础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2022—2023年,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以北京市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研究室为依托,首次组织部分区、相关学校开展全市中小学图书馆课题申报工作,共征集了全市5个区18个主题的课题申报项目,约80位教师参与了课题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图书馆资源建设、馆员队伍培养、图书馆空间改造、阅读指导与阅读推广、图书馆志愿服务、智慧图书馆建设、学科阅读服务等方面,涉及面广,富有实践性。
课题研究项目能够为中小学图书馆馆员搭建科研平台,并借助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教育研究机构领域的图书馆专家对中小学图书馆馆员进行“手把手传帮教”,加强指导,协同合作,努力生成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并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相关专栏中陆续刊发,推动研究成果实施转化。
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从目前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热点、痛点和难点出发,引入相关课题立项,并在课题项目中重视全过程的引领、管理、监督和指导,引导馆员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有意识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科研学习和攻关能力,旨在建立起一支具有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且专业化过硬的馆员队伍。
参考文献
[1] 学校图书馆指南(第二版)[EB/OL].https://repository.ifla.org/bitstream/123456789/62/1/ifla-school-library-guidelines-zh.pdf.
[2] 教育部 文化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jcys_jyzb/201505/t20150520_189496.html.
[3]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jcys_jyzb/201806/t20180607_338712.html.
[4]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7053/202303/t20230328_1053070.html.
[5] 彼得•圣吉等.第五项修炼•实践篇[M].张兴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王玉 何智 陈谦 张涛 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北京电化教育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