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期刊导读
高教 普教
总443期 总441期 总439期
总437期 总436期 总435期
总433期 总431期 总429期
总427期 总425期 总423期
 装备时空 更多>>
乡村建设齐聚力 大爱援疆智者行
 编务说明 更多>>
 期刊导读  
显化过程助推建模高中物理教学中传感器应用案例研究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23-7-27 15:52:16
  [导读]以传感器为关键工具,对高中物理中几个关键而抽象的问题进行显化,让学生充分感知现象,助推模型的建构、理论的形成,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改善了课堂的教与学生态,对教学发挥了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一、实验的重要性解读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1],观察现象是学习物理的前提。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一方面,实验是学生认识自然规律的窗口;另一方面,它是促进学生思考的推进剂。具体来说,大致分为以下三方面。

  1.从物理学的发展看实验的重要性

  自伽利略引入了实验、理论、逻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后,科学才真正开始。这种方法不仅在物理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中也开枝散叶,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科只有与物理学交叉才能蓬勃发展。物理学发展史中有一条共识——再好的理论也要经得起实验检验,实验的地位不言而喻。此外,实验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

  2.从学习效能看实验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不同,作用也不同。实验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协调眼、手、耳、脑等,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中,提高了学习的效能,使学习者对新的知识产生了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探究性实验,通常以现象作为触发点,以问题为驱动,吸引学生动手体验、探索,动脑分析、判断和概括,促进学习者学科素养的形成。更可贵的是,实验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意象”与“思维路径”,为之后具体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供了依据。

  3.从教学策略看实验的重要性

  除了完成教学任务,物理课堂更要追求高效性与艺术性。在物理课堂里,有些问题适合用实验展示,有些难题必须借助实验来突破。因此,合理地使用实验成为提升课堂效率的必然选择。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是追求真、善、美的历程,实验课程是学生求真、向善、审美的重要途径[2]。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感器逐渐得到普及应用。一时间,各种教学场景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但一些教师也对传感器应用“泛滥”的现象进行了批评。如何恰当地使用传感器,给传感器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也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传感器的应用进行了实例研究,发现传感器教学可以更加贴合新时代综合素养课堂的要求,它能将抽象的问题显化、前置,引出学生的猜想,再进行建模分析,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涉及力学与电磁学两方面的8个案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传感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典型案例

  三、结语

  传感器的优点很多,如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可视性好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应用其开展定性实验,促进学生观察现象,还可以用其开展定量测量与研究。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传感器的优点,寻找抽象的、基本的、模型化的问题,使用传感器外显内在的、抽象的规律,搭建由现象到理论的桥梁,促进学生从具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为学生建立理论模型提供扎实的素材,最终促进科学知识体系的形成。这样的教学如同“有源之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最终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问题“形象”,助力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参考、积淀与完善。所以,恰当地使用传感器突破教学难点,是构筑高效性、科学性、艺术性课堂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解世雄.杨振宁物理教学思想浅探[J].物理,2001(4):238-240.

  [2] 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 王松,徐进红.重构模型,显化过程,突破电池电路系列教学疑难问题[J].物理教师,2021(6):19-22.

王松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