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内容
中小学校学习空间是学生学习活动发生的主要场域。随着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发生结构性改变和数字时代的到来,学习空间的变革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学校必须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出发点,重新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学习空间,以适应学校育人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以往的学习空间在功能及形态方面主要呈现出“三大问题”。
一是空间布局固化、封闭。受限于以往的“标准化建设”思维,学校空间设计和布局呈现出固定式、封闭性,无法适应数字时代的泛在学习、智能学习等各种新型学习模式。
二是教学方式重教不重学。以“教”为中心,偏重单向示范传授,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等支持不足,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是学习资源不适配。对于跨学科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支持不足,难以满足多类型课程实施和多样化学习需求。
因此,只有改善学校学习空间原有结构或进行重新设计,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方便学习者获取资源、互动交流、探究体验的新型学习空间,才能支持学习方式变革,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效达成。
学校学习空间,是指校园内用于支持学生学习的环境载体,主要为校园内的各类学习场所,包括实体学习空间及虚拟学习空间。本课题研究对学习空间进行了划分,主要聚焦三个专题:一是专用学习空间:学校现有的相对固定的教学场所,如普通教室、实验室、各类专用教室、图书馆等;二是公共学习空间:学校的公共场所,如剧场、走廊、食堂、校园湿地、户外场地等;三是虚拟学习空间:借助网络实现学习的空间,如学习管理系统、学习资源平台、社交网络平台等。
课题在研究内容上聚焦了三个方向:一是学校学习空间现状与需求研究,重点梳理学校以往学习空间设计、应用及建设实施等方面的问题和经验;二是学校学习空间重构的行动研究,重点提炼学校学习空间重构设计模式及应用成果;三是学校学习空间重构的案例研究,重点指导学校开展学习空间重构的建设与研究,形成学习空间重构典型案例。
二、研究成效
三、进一步思考
本研究是2018年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课题“引领中小学学习环境重构的创新实验室行动研究”的继续,研究成果得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为政府部门制订政策文件提供了依据。
2021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十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提升普通高中学校教育装备配置水平,提升不同学习空间装备水平,增加并优化个性化学习空间,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需要,增加并优化各类学习空间,构建新时代普通高中学校育人新环境”。
2022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对接国家新课程新教材要求,以培养学生素养为导向,优化学生学习空间和资源环境配置”,强调“推进跨学科综合学习空间建设”“加强体育艺术学习空间与图书馆建设”。
基于此,研究做出的进一步思考包括四方面:
一是强化学习空间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注重学习空间的育人功能,让学习空间建设同步于学校课程建设。
二是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打造凸显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的校园环境,打造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应用场景,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三是新时代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信息素养、跨学科教学能力、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能力等。
四是需要加强政策层面的引导,加强各部门通力协作,尊重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以育人和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导向,构建更加多元的空间形态。
(本文根据作者在2023 中国国际教育装备(上海) 博览会论坛上的演讲整理,已经本人审阅。)
竺建伟 上海教育装备行业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