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竞争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作为人才培养和输出的主要基地,培养既具有创新精神,又具有创新能力的一流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的核心任务之一。研究生教育处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顶端,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重要基石,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研究生教育也逐渐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面对如此形势,如何才能培养出既具有雄厚学术理论水平,又具有扎实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已成为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大量教育实践和探索表明,“政产学研”联动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研究生理论创新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被认为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1]。近年来,我国虽然在研究生“政产学研”联动培养模式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理论性和实践性探究,但由于具体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仍处于摸索阶段,导致我国在研究生“政产学研”联动培养模式建设方面的成功案例凤毛麟角。本文通过剖析现有研究生“政产学研”联动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旨在寻求一种合理有效的研究生“政产学研”联动培养模式,推动我国研究生在基础理论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提升。
1 研究生“政产学研”联动培养模式存在的若干问题
2 研究生“政产学研”联动培养模式的若干改进建议
3 结语
我国的研究生“政产学研”联动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尚不健全,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缺乏规模性、效果显著的实践成果。通过剖析现有研究生“政产学研”联动培养模式存在的若干问题,在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质量评价分析、各部门协调与合作机制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和对策,力求为研究生“政产学研”联动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与推广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文栋.政产学研联动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20-24.
[2] 冯丹娃,张睿.基于“政产学研用”的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2017(2):52-54.
[3] 杨洪勇,王福生.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23):18-21.
[4] 程爱婕,孙跃东,曾忠.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与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8(Z3):119-121.
[5] 朱广华,陈万明,蔡瑞林.我国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对策[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2):15-21.
[6] 董明晓,李瑞川,张明勤,等.地方高校机械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3): 31-32,35.
[7] 初旭新,黄玉容,杨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模式研究:基于北京工业大学污水处理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0):31-35.
高建雄 袁逸萍 阿地兰木•斯塔洪 新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