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期刊导读
高教 普教
总443期 总441期 总439期
总437期 总436期 总435期
总433期 总431期 总429期
总427期 总425期 总423期
 装备时空 更多>>
乡村建设齐聚力 大爱援疆智者行
 编务说明 更多>>
 期刊导读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要素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22-11-26 11:32:46
  [导读]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分析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阐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以及转型后数字化教育系统的结构。围绕应用基础逻辑思维、WSR系统方法论、技术性策略提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策略。

  一、数字化转型战略

  1.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探索数字化转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专门提到“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1],为新时期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

  数字化转型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因此,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充分认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2.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脉络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指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这是对先前战略的调整,对未来十年国家信息化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2021年12月,“十四五”规划部署了“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重大任务,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以及发展方向,为未来五年我国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3]。

  近两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变革。2020年7月,工信部、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5G融合应用是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为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4]。2022年,教育部提出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5],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推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和加快高质量体系构建[6],高等教育提出要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并要求主动适应教育普及化阶段的需求,加快建设新形态[7]。同年3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包含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可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教育服务。

  3.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性质

  第一,是新兴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必然趋势。过去,信息技术应用推进了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支撑。如今,疫情促进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融合,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各地在线教学平台迅速发展,汇聚了各级各类优质资源,“三个课堂”等新型课堂应运而生。

  第二,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数字化转型的诉求。国家未来发展对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聚焦于教育高质量发展、智能治理体系、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等方面。此外,现代化教育需要数字化转型和构建新生态,主要体现在义务教育、大学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确保优质均衡和教育的普及化,教育服务能力和人才竞争力得到了提升,推动构建了教育的新生态。

  第三,是构建国际教育发展共同体的原动力。教育数字化是构建国际教育发展共同体的关键,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转型也受到了国际的关注。2020年,多个国际机构联合发布文件《教育数字化转型:学校联通,学生赋能》,提出要关注未来教育实践的数字化联通[8]。同年,欧盟也提出“发展高绩效数字教育生态系统”和“提高数字化转型的数字技能和能力”两大战略及十三项行动计划[9]。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构建国际教育质量发展共同体提供了原动力,同时也引领国际教育的发展与现代化,正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二、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

  三、教育数字化转型要素

  四、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策略

  1.应用好基础逻辑思维

  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策略的制订要遵循基础逻辑思维。一是归纳思维,用于同类型业务的方案制订,如试点推广应用过程;二是演绎思维,用于科学原理的方案制订,如本地创新方案制订、特殊情境问题解决等;三是类比思维,基于信息传输的基本规律,可以看出香农的信息传输模型与教学的信息传递过程是一致的(见图1)。其他逻辑思维方法还包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因果思维等。

  2.应用好WSR系统方法论

  WSR即“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是一种具有典型东方系统观的方法论。采用WSR方法论的实践准则,从“物理-事理-人理”三个方面系统评估教育数字化转型,物理方面主要评估智能化教育环境的建设,例如教育基础设施、教育新基建、数字化教育装备等;事理方面主要评估教育全过程的优化,例如数字化教学、智慧课堂(教学)、智能教育评价与监测、智能教学治理等;人理方面主要评估人的提升与完善,例如数字化学习者、数字教师、学习者画像、教师画像、智能学伴等。

  3.应用好技术性策略

  在不同的教育问题解决过程中,以技术思维推进技术性策略。一是“县域主体、分级推进”策略,在省、市、县、校,各级各层面各司其职、分级推进,做到自然有效衔接和协同升级;二是“UGSC协作”策略,即大学-政府-学校-机构(企业)协作,综合资源调配,协同构建教育发展新生态;三是“制式教学”策略,即教学规范化与标准化策略,如规范化教学、标准化教学、可监测化教学等;四是“中间开花”试点策略,要抓住纺锤形结构中部的绝大多数设立试点,采用邻近帮扶形式开展试点实践。

  (根据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新时代教育装备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相关报告录音整理,已经本人审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2021-03-13(001).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07/27/content_5095336.htm.

  [3]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1/06/content_5666746.htm.

  [4] 十部门关于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7/13/content_5624610.htm.

  [5]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EB/OL].http://education.news.cn/2022-02/08/c_1211560325.htm.

  [6] 关于印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78/A06/tongzhi/202202/t20220209_598277.html.

  [7]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https://hudong.moe.gov.cn/s78/A08/tongzhi/202203/t20220310_606097.html.

  [8] The UN specialized agency for ICTs.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Connecting Schools, Empowering Learners[EB/OL].https://www.itu.int/hub/publication/s-pol-broadband-22-2020/.

  [9] European Commission. Digital Education Action Plan (2021-2027) [EB/OL].https://education.ec.europa.eu/focus-topics/digital-education/action-plan.

刘军 刘海群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智慧教育研究中心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