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期刊导读
高教 普教
总443期 总441期 总439期
总437期 总436期 总435期
总433期 总431期 总429期
总427期 总425期 总423期
 装备时空 更多>>
乡村建设齐聚力 大爱援疆智者行
 编务说明 更多>>
 期刊导读  
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双融合”培养模式及实施路径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22-1-25 13:25:54
  [导读]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培养模式的设计和实施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双融合”视角下,以“三教”教育理念和“创意—创新—创业—创客”核心逻辑构建应用型高校双创培养模式,并基于专创融合理论教学体系和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探索立体互联的实施路径,对双创教育“双融合”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应用型高校担负着为地方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转型输送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使命与责任,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1]。双创教育培养模式的设计和实施影响着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近年来,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双创教育的落脚点及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深化。一方面目前应用型高校未能有效地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另一方面难以突破双创教育与大学生创业就业连续性问题。因此,应用型高校既要通过专创融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又要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让学生具备与创业就业相匹配的应用能力[2]。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相融合、相关产业与双创教育相融合的“双融合”培养模式的构建是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社会需求侧相融合的关键[3]。将“双融合”模式贯穿整个动态培养循环是落实应用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1 双创教育“双融合”培养模式

  2 双创教育“双融合”模式实施路径

  3 双创教育“双融合”模式未来展望

  在“双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动态循环培养模式下,专创融合是实现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创客”高质量培养的保障,产教融合是衔接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重要保证。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双创教育是一项系统、长期工程,绝非一蹴而就。应用型高校要根据现有教学条件、人才培养定位,结合当前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继续探索和完善双创教育多融合特色培养模式。还可以从三个方面构建交叉结合、多维融合的双创教育培养体系: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思创融合),构建以三全育人为导向的双创教育培养体系;二是将科研与创新教育融合(科创融合),建立基于科研项目和成果的师生共创平台;三是资格认证与双创教育融合(证创融合),建立相关机制鼓励并引导学生在双创培养过程中通过各类职业资格认证来固化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岩.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8(2):56-60.

  [2] 黄琳,隋国辉,王榕.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高校产教融合困境的破解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2):89-93.

  [3] 崔彦群,应敏,戴炬炬.产教融合推进应用本科“双主体”产业学院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9(6):66-69.

  [4] 唐毅谦,叶安胜,陈烈.基于创客教育理念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8(8):26-29.

邓昕才 陈忠吉 韩月 吕萍 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