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期刊导读
高教 普教
总429期 总427期 总425期
总423期 总421期 总419期
总417期 总415期 总413期
总411期 总409期 总407期
 装备时空 更多>>
第33届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暨北京教育装备论坛胜利闭幕
 编务说明 更多>>
 期刊导读  
国内高校开放课程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18-11-17 22:24:56
  [导读]对国内高校开放课程进行了SWOT分析,结合国内发展现状和优劣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给出了开放课程发展规划。设计了高校开放课程系统的六棱柱模型,介绍了政府学校、发布课程教师、获取课程教师、学生、网站共5个因素,提出了“由上到下”指导、满足学习需求、“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各方达成战略联盟等高校开放课程的发展对策。

  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最早发起将课程免费放到网上的“开放课程”运动(Open Course Ware,ORW),至2011年,总计发布约2 000门课程,超过1亿人次访问。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顶尖大学也将自己学校的优质资源放在网上。由此发展起来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慕课(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MOOC)正在对高等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纽约时报将2012年命名为“慕课元年”,慕课平台的三大供应商:Coursera,edX和Udacity正酝酿进驻中国。

  2011年,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高校精品课程等优势学科资源在网络开放平台上免费共享;2007年,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成立,配合教育部在线培训项目,至2012年,总计培训17万人次高校教师,覆盖全国92%的本科院校和80%的高职院校[1]。此外,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等等也给学习者提供了新的模式。日前,“中国式慕课长三角论坛”上传出信息,我国87所高校加入“东西部高校联盟”,实现优质课程在线共享。数据显示,“中国式慕课”已覆盖300万在校学生。

  开放课程、MOOC等有助于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效率,所提倡的知识公开、共享理念与大学教师作为学者的学术旨趣契合。对大学教师发展分析的4个维度,即教学发展、专业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皆有促进作用[2]。

  1 开放课程的SWOT分析

  2 开放课程系统模型与发展对策

  3 结语

  通过对国内开放课程的SWOT分析,从开放课程发展现状出发,比较与国外开放课程发展差距,挖掘国内教育资源潜力、分析教育人群,从而发挥自身优势,把握机遇,规避开放课程交互性差、制作技术难、难以评价等劣势。开放课程建设、推广及可持续发展,作为系统工程,包含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网站等因素,建立由教育部到高校,由高校到教师,由教师到学生的指导体系,调研高校师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校组织和培养对象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卢彩晨.“慕课”来临,如何应对?[EB/OL]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http://www.nies.net.cn/ky/jypl/pl_jgqy/201307/t20130727_310929.html, 2013-7-27.

  [2] 王立.MIT OCW经验:开放课程与大学教师发展[J].江苏高教,2011(5):77-79.

  [3] 吴维宁.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Coursera 评析[J].黑龙江教育,2013(2):39-41.

  [4] Li Yuan,Stephen Powell.引入国外开放课程构建网络学习新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1(9):68-74.

  [5] MIT OpenCourseWare. 2005 Program Evaluation Findings Report[EB/OL]. http: //ocw. mit. edu/ans7870 /global/05 _Prog_Eval_Report_Final pdf 2011: 5-6.

宋作玲 山东科技大学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