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实验室建设
高教 普教
总429期 总427期 总425期
总423期 总421期 总419期
总417期 总415期 总413期
总411期 总409期 总407期
 装备时空 更多>>
第33届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暨北京教育装备论坛胜利闭幕
 编务说明 更多>>
 实验室建设  
关于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18-9-11 17:23:57
  [导读]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工程硕士教育的重要特色。以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的校内实践能力培养实施为例,对专业实践的目标确定、培养过程及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分析。旨在探索应用型高校工程硕士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为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与借鉴。

  专业学位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为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1]。2009年3月,为了更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教育部决定扩大招收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的范围[2],自此,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新时代。现如今,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的大环境下,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之际,我们更应该抓住契机把工程硕士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工程硕士[3-6]。在提升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基础之上,使专业学位工程硕士教育规模逐步扩大,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体制机制为动力,努力开创新局面。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点,同时也是培养的难点,长期以来,高校把学习科学知识、探究真理作为主要任务,而工程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需以行业为导向,把社会与企业需求纳入到整个培养体系中。目前,很多高校已普遍认识到自己新的职责,积极开展产学研研究、在校内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改进原有的以课程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等。

  1 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 南京工程学院实训模式案例分析

  3 结语

  实践能力培养是工程硕士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旨在通过南京工程学院开展的研究生校内实训培养模式分析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在对研究生开展校企合作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在校内借助各专业的实验平台,组合不同专业教师力量,对学生开展工程项目训练,选择与实践效果匹配的评价方式,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改进过程管理制度,使专业实践过程更加制度化与体系化。

  通过近年来开展的校内实训的培养结果来看,工程硕士通过自主选题,依托校内各实验平台,在校内进行为期18周的项目训练,其自学能力、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团队协助能力均得到锻炼与提高,达到较好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 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 傅水根.探索工程实践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穆晓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3.

  [4] 董廷旭,陈朝镇,陈浩,李辉.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绵阳师范学院环境工程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5(11):126-133.

  [5] 胡燕平,刘文辉.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内容与形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5):38-40.

  [6] 闫磊,钱桦,刘晋浩.机械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4):48-50.

  [7] 杨诚.基于企业需求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评价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

  [8] 郁汉琪,解乃军,吴京秋,李佩娟.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15,15(3):81-84.

  [9] 李静,郁汉琪,殷埝生.构建高效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初步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28):130-131.

韩亚丽 刘 静 高海涛 郝 飞 欧益宝 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学院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