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期刊导读
高教 普教
总431期 总429期 总427期
总425期 总423期 总421期
总419期 总417期 总415期
总413期 总411期 总409期
 装备时空 更多>>
第33届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暨北京教育装备论坛胜利闭幕
 编务说明 更多>>
 期刊导读  
基于“互联网+”环境的人文社科类实验室资源共享探索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18-4-18 17:26:34
  [导读]高校实验室的资源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资源的有限性和差异性已是高校资源有效利用面临的核心问题。“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网络发展形态,将其引入高校实验室管理和建设,能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软、硬件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资源共享,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优势应用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可以更好地优化资源,提升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分析中国人民大学自身的学科特点,探索构建开放的实验室管理与建设模式,结合“互联网+”带来的先进技术与工具,建立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科研与应用一以贯之的新机制,构建一套符合资源共享理念、可持续发展、专业化管理的人文社科类实验教学平台。

  人文社科类实验室是高校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它的建设和应用直接影响着人文社科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影响着其专业的发展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学科与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力度不断加强,改变着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尤其是与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社会、经济、管理等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型人文社科领域更是如此,人文社科类专业也愈来愈注重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教育模式也由精英式转向了大众化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需要为实验室配备专业的软硬件资源,而且需要采取高效的管理模式。实验室是科研与教学的主要场所,对其资源的管理,直接决定着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互联网+”作为新的信息技术模式,也在不断地影响和促进着高校实验室及实验资源管理的发展[1]。中国人民大学作为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为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能力的人文社科类的专门人才,必须建设好与之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具有鲜明学科群特色的人文社科类实验资源共享平台。

  1 人文社科类实验室特点与存在问题

  2 “互联网+”环境下的实验资源共享

  3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科类实验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

  4 结语

  基于“互联网+”环境的人文社科类高校的实验资源共享平台的研究是当前我国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有益尝试。想要更好地建设人文社科类实验室,需要高校加强自身实验环境建设,遵循人文社科类实验室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15]。新时代下的高校教育改革,势必要求实验教学满足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应该着力推进人文社科类实验室的建设,探索适合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发展的管理模式,提高人文社科类实验室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郑文娟.“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J].电子商务,2016(10):95-96.

  [2] 武云成.人文社科类高校实验中心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J].数码设计,2017(5):138-139,141.

  [3] 刘二虎.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1.

  [4] 陈彬.“互联网+”时代中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财经界:学术版,2017(7):9-11.

  [5] 佚名.信息安全小百科“互联网+”[J].保密科学技术,2015(7):65-66.

  [6] 百度百科.“互联网+”[EB/OL].[2018-02-23].https://baike.baidu.com/item/互联网+%2B.

  [7] 佚名.互联网+解读[J].黑龙江档案,2016(1).

  [8] 鲍勇.基于互联网+医院社区健康管理联动战略与策略[J].智慧健康,2015,1(1):1-8.

  [9] 李子运.高校教师发展视阈下“互联网+”教育的六大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7(1):45-49.

  [10] 朱鹏威,曹烨帆,董天舒.“互联网+”视阈下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16,34(12):133-136.

  [11] 程世红,孙纯学,高若宇.基于资源共享的文科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125-129.

  [12] 方德英,李海生,袁小年.信息化环境下多校区协同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7(11):10-12.

  [13] 甘锐,邢向东,樊列武.人文社科实验室建设状况与必要性分析: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4):149-151.

  [14] 郭馨梅,房成鑫.国家级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经验借鉴[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 31(11):8-12.

  [15] 丁颖,王立.注重文科实验室建设,促进人文社科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3):112-114.

张卯 肖源 中国人民大学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