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实验室建设
高教 普教
总459期 总457期 总455期
总453期 总451期 总449期
总447期 总445期 总443期
总441期 总439期 总437期
 装备时空 更多>>
乡村建设齐聚力 大爱援疆智者行
 编务说明 更多>>
 实验室建设  
工科高校教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研究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18-1-30 17:03:38
  [导读]工科高校教学实验室作为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新型的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模式能够大幅度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统一思想认识,借助先进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和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的完美融合,运用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方法,对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实现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成为高校教学改革方向的趋势和热点。就工科教学实验室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思想认识、方法以及保障基础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可行性方略,旨在为实现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并对青年未来成长寄予厚望。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视察北京大学、中南大学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几所国内重点高校时,对青年人才培养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青年人才培养对国家、民族存亡、发展的重大意义。在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将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立足点,努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1,2]。

  工科高校承担着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重大历史任务。随着国家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在国内高校可以有机会更好地与国际化高校进行沟通、交流,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的同时,国内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水平也受到了全世界各地高校的竞争和挑战,提升高校的教育改革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国内高校的竞争核心[3]。工科高校教学实验室在创新实践人才培养层面发挥重大作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倡导新型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尤为重要。互联网技术近些年来快速发展,已经在其他管理领域得到较为成熟运用。很多高校也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之中,提升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电子科技大学罗正祥等人开展了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研究,阐明了提升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重大意义[4];空军指挥学院隋继学等人围绕着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方面,建议从选择最适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拓宽资源共享的途径、普及基本的信息化知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制作在线实验室平台等方面提高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水平[5];南通大学盛苏英等人基于信息化实验室建设内涵的准确把握,管理模式和体制的转变以及平台的建设和信息的共享,强化了实验室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了实验室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6]。

  信息化技术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就工科高校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内涵、目标、实施方案以及保障条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可行性途径,旨在为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实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工科教学实验室的管理现状

  2 工科教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实施策略

  3 工科教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保障基础

  4 结语

  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校在人才培养重视程度和培养水平。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使得实验室管理效率低下,实验室管理人员分身乏术,只能完成一般性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不能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创新实验教学当中。通过信息化实验室管理的实施,能够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效率,解放实验室管理人员到更加有意义的实验教学探索、实践中。实现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有助于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验室管理中,提升实验室教学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质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实现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常态化的过程。作为实验室管理的研究者和直接管理者,要时刻融合更加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不间断地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使得实验室的改革创新始终在高校教学改革的前列,为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柳洪洁,刘美,徐瑞雪.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14,17(1):146-148.

  [2] 张利文,陈义胜,高永钢.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J].科教导刊,2015(2Z):11-12.

  [3] 黄盛维,李国伟.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信息化建设[J].通讯世界,2017(6):262-263.

  [4] 罗正祥,郝钦伟,曲福辉.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8(5):40-43.

  [5] 隋继学,刘群生.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8(6):150-152.

  [6] 盛苏英,堵俊,吴晓.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2):184-187.

杨海峰 周威佳 贾彬彬 赵洪运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