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2015年我国中小学图书馆事业发展进入到非常重要的新时期,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5月颁布了《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明确将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定位提高到落实立德树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崭新高度,提出了新常态下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具体任务和针对性举措。作为走在西部最前沿的成都市,目前已建成成都教育城域专网,市级主干十万兆,市中心到479三校万兆、县级主干万兆,县到校千兆,功能性能在全国基础教育系统领先,教育信息化总体推进形势良好。
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成都教装中心”)作为主研单位之一,参与了四川省普教科研重点课题“四川省‘互联网+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与应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建立互联网环境下覆盖全市1000余所学校的现代化保障服务体系,组织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建立了全域成都“全市一馆,上下联动”的一体化的中小学图书管理体制。形成市、县、校“纵向一体化”和从学校到社区、延伸拓展到全社会的“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格局,基本建立起一支人员数量足够、结构合理、业务技能精良、实践经验丰富、阅读指导能力较强的相对稳定的专兼职图书管理员队伍。
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手段,成都市中小学图书馆管理服务效能不断提升。目前,全市新增图书全部实现数据编目入库,图书上架,能实现书目编目数据资源共享,跨学校馆藏书目数据资源共享,图书信息化管理后的流通工作开展顺利。实现了全域成都中小学图书馆(室)在线管理和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分析挖掘,开展了各区(市)县图书管理应用总体情况宏观监测调控及具体到每一所学校、每一本图书、每一位读者的阅读行为的微观分析评价,连续两年发布了年度报告,在全市产生积极影响。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过程
四、研究成效
五、下一步研究相关工作内容
六、结语
以成都市中小学图书数字化管理共享平台保障服务体系的构建为核心的中小学图书馆研究工作,极大地转变了师生对于中小学图书馆功能定位的认识,促进了对于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特点规律的研究,促进了学校图书结构的优化,促进了图书配置的均衡和共享,促进了师生读书活动的开展,凝聚起一支比较稳定的中小学图书管理员骨干队伍,同时,提高了中小学图书管理员队伍的专业化技能水平。成都市全域中小学图书馆(室)信息化平台的成功建构及管理与应用的研究工作,使区域图书工作发展有了高平台,在今后的实践中,将不断开拓创新,让数字化图书资源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一步达成更宽领域的资源共享,深化图书数字化平台的应用,营造更好的阅读应用场景,努力形成我市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5〕2号[Z].2015.
[2] 成都教育装备网址[EB/OL].http://www.cdjzs.com/.
罗虹 白炯 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