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期刊导读
高教 普教
总447期 总445期 总443期
总441期 总439期 总437期
总435期 总433期 总431期
总429期 总427期 总425期
 装备时空 更多>>
乡村建设齐聚力 大爱援疆智者行
 编务说明 更多>>
 期刊导读  
实施智慧教育 助推区域教育发展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17-11-22 10:38:56
  [导读]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应用融合的不断深入,智慧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坐标。近年来,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十三五”期间,南京市将以全面推进智慧教育为抓手,从基础环境、资源服务、人才建设、应用融合4个层面形成强大的推动力量,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引领作用。

  在当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技术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的影响力也初见端倪。培养更加“智慧”的人,既是教育事业的永恒追求,也是当代教育变革的一种基本价值取向。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和深度应用,为实现培养人的“智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技术推动下的教育发展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并且正在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智慧教育的思考与认识

  二、南京市实施智慧教育的基础条件

  三、南京市智慧教育发展战略思路

  四、南京市智慧教育推进路径选择

  1.强化智慧教育基础环境建设

  根据技术与需求的发展,同步完善南京教育城域网基础网络架构,建立并充分发挥各区级教育数据中心的作用,实现100%的教育网络覆盖率,以及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教育网络高速互联互通,这是智慧教育推进的基础性工作。

  建立市级教育“云计算”数据中心,采取负载均衡、分布式存储等技术手段,提升原有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性能,建成支持智慧教育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并形成市区校分级管理的工作机制,提供更加及时、高效、可靠的基础网络技术支撑。完善网络应用环境的同时,向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服务,提供网络存储、安全认证等各种支撑工具。

  以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新一轮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好基础性的统一身份认证工作,并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在中小学中开展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和探索实践,构建覆盖教学、教研、评价、管理、家校沟通等学校工作各方面的智能化校园网络应用环境。

  2.提升智慧教育资源服务水平

  实施智慧教育需要提供适切性和个性化的教育资源,资源建设必须坚持共建共享理念,要采取市、区、校三级协同实施策略。要建立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市、区、校三级联动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以及平台互联对接的工作架构。

  做好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就是要研发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优质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并采取汇聚、共建、引进、购买等形式,建设覆盖各级各类教育以及教师培训的课程资源和自主学习资源,要注意积累、整理、开发各类教科研活动、竞赛评比中产生的生成性资源。

  探索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新机制。通过制订数字教学资源规范标准以及质量评价办法,按照“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原则,实现市场化的资源服务供给模式。

  3.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智慧教育需要“智慧”的顶层设计,学校管理者的观念显得尤为重要。要持续对学校领导及信息化发展相关负责人员开展培训,基础性轮训与重点项目研修相结合,提高学校领导者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决策、组织、执行、评价等各方面的能力。要探索在中小学校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并建立相应的培养培训机制。

  持续性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为智慧教育实施提供“智慧”的师资队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包括信息技术能力、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三方面的一个完整的体系[6]。这类人员的培训要采取理论研修与实践操作结合、网络培训与线下教科研活动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同时加强区域性网络研修和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形成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新格局和工作机制。

  建立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师资水平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活动模式,加强“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建立由名师挂帅的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开展教科研活动,通过“手拉手”结对帮扶,让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促进教育智慧分享。

  4.推动技术与教育整体的应用融合

  推进智慧的教育管理。要加强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打通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消除数据孤岛。要制订建设和应用规划,抓住学生学籍管理、教师人事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等关键的领域和环节,同时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依托平台开展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实现管理、决策、监测、评价、公共服务等应用,为高效、精细、科学的教育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学校内部管理平台要实现对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功能的全覆盖,提高工作效率,助力教学管理改革。

  在中小学开展慕课(MOOC,大规模在线课程)、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示范应用。要从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作业、拓展学习等各教学环节切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信息技术终端设备开展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和交互的合作学习。教师通过网络开展教学、教研和家校互动等活动,依托教学平台、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学生学业水平的大数据采集和学习分析,帮助教师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优化和改进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推动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组织开展基于网络的网络教研、教师研修、名师课堂、名师工作站等应用。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2] 靖国平.从狭义智慧教育到广义智慧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3):48-53.

  [3] 金江军.智慧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2(11):18-19.

  [4] 杨现民,刘雍潜,钟晓流,宋述强.我国智慧教育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2-19.

  [5] 孔晓华,徐歆.教育信息化助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南京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2):62-64.

  [6] 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课题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理论框架与实施建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6):23-26.

汪波 南京市电化教育馆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