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特点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非接触的,通过无线电波传递和交换信息的自动识别技术,亦称作电子标签技术[1]。自2006年起,我国的部分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开始引入这项技术,如今在我国已经历了十年的实践探索[2]。RFID技术在图书馆主要应用于读者身份识别、安全防盗、图书定位及可视化导航、图书自助借还、自动分拣、图书盘点等方面。与条形码标签技术相比,RFID电子标签技术具有非接触式读取、可识别距离远、数据存储量大等方面的优势,自动化程度更高[3] 。
就RFID电子标签技术本身而言,其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有待提升;RFID电子标签附着在图书表面,标签一旦被读者损坏,其安全防盗的性能也将受到影响。另外,RFID技术的使用成本、标准化、系统集成问题和隐私安全等方面的局限性使得RFID技术在我国图书馆全面推广受到了一定影响。
二、RFID技术在中学图书馆的适用性
三、人本主义视角下的RFID技术应用得失
四、结束语
东莞图书馆馆长李东来曾言:“我认为我们行业已经到了完全进入RFID的时间点了”[8]。然而,每一项技术在不同类型图书馆中的适用性有所差异。各个图书馆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如馆藏规模和特点、服务对象的需求和特点以及图书馆自身的条件等情况,判断是否适合采用新技术以及如何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利用新技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益,提升读者体验和满意度,践行“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理念。
RFID技术的合理使用能够使图书馆管理更加科学化,管理员工作更加高效化,业务流程和人力资源投放更加优化。中学图书馆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加以利用,趋利避害,实现技术与人本的统一,实现服务效益和成本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许毅,陈建军.RFID原理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
[2] 陈定权,王孟卓.我国图书馆RFID的十年实践探索:2006-2016[J].图书馆论坛,2016(10):1.
[3] 宋岩.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应用反思[J].图书馆杂志,2016(8):77.
[4] 郭巍.图书馆RFID在大流通模式下的应用探讨[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6(2):23.
[5] 江波,吴永祥.图书馆RFID系统建设中的图书定位问题研究[J].现代情报,2015(5):132.
[6] 杨国栋.让馆藏盘点常态化:图书馆RFID盘点系统之改进[J].图书馆建设,2014(8):44.
[7] 宫庆艳,赵洪利.高校图书馆自助服务的利与弊:以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4(6):78.
[8] 顾晓光.拥书权拜小诸侯:图书馆馆长访谈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187.
吴梦 广东实验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