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期刊导读
高教 普教
总447期 总445期 总443期
总441期 总439期 总437期
总435期 总433期 总431期
总429期 总427期 总425期
 装备时空 更多>>
乡村建设齐聚力 大爱援疆智者行
 编务说明 更多>>
 期刊导读  
境外慕课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文化安全问题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17-10-9 11:23:08
  [导读]慕课作为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最新产物,自2011年起以迅猛之势在全球迅速兴起,很快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新的发展热点。分析了慕课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安全问题,提出了应对文化安全风险的一系列对策。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简称“慕课”)是面向大量非特定学习者的、基于网络交互学习的在线课程形式,包含教学短视频、在线测验与作业、网络论坛和在线考试等内容。它的显著特征可以简单概括为:大规模、开放式、全在线、互动性。

  慕课的真正出现始于2008年两位加拿大学者的网络课程,这门课有2 200余位学生注册学习,远远超过了传统校内授课班级的规模,另一位加拿大学者据此提出了“MOOC”一词。2011年秋季,斯坦福大学的教授首开“人工智能导论”慕课,吸引了全球16万余人参与学习,引发了慕课的井喷式发展。可以说,慕课的兴起标志着在线课程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1 慕课在全球兴起和应用的背景与因素

  2 境外慕课课程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3 境外慕课应用的文化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慕课整合了云计算、学习分析、大数据等新兴互联网技术,体现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新的知识传播形式。正是由于慕课课程具有以往在线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并且具有多种课程获取渠道,国内学习者对境外慕课课程的关注和应用在慕课诞生后一直维持比较高的热度。但任何科学技术都不是价值中立的[1]。慕课作为一种教育技术变革新形态,在输出技术、输出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在悄然输出着西方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Coursera现任CEO、前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谈到慕课课程的意义时就曾经提到,“希望借由Coursera的人文课程,力图挑战那些保守而陈旧的信仰,与狭隘思想相对抗,鼓舞每一个学习者独立思考”。尤其,目前的境外慕课课程中包含大量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政府与社会问题等各个意识形态领域,必然隐含着西方国家的战略安排,裹挟着西方的价值观[2]。此外,数以百万计的国内学习者的用户信息和在线学习数据的价值也不可估量,这些问题都关乎我国文化安全问题。

  慕课所代表的这种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必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和发展。汹涌而来的慕课浪潮以及泥沙俱下的境外慕课课程,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重要的机遇,也是一个艰巨的挑战。2015年4月,教育部顺应全球慕课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与潮流,为加快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建设,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这份政府层面的指导性意见,为我国开放在线课程的建设、应用与管理工作给出了宏观方向和基本规范。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境外慕课所带来的文化安全风险问题的积极应对。

  参考文献

  [1] 高地.“慕课”:核心理念、实践反思与文化安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78-186.

  [2] 郗厚军.西方MOOC与意识形态安全:研究向度转换及实践反思[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8):16-19.

  [3] 李亚员.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与政治安全[J].理论探索,2015(1):54-58.

  高瑜珊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