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指有组织结构的知识和模型,且当具体的经验和事实都被遗忘之后还能长久保持,以为学生提供认知框架和结构[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2022年版课标)中明确提出,大概念反映学科本质,具有高度概括性、统领性和迁移应用价值,要求教师基于大概念的建构,整体设计和合理实施单元教学。
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要统整教材,提炼“大概念”,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真实情境中以“主题→探究→表达”的方式,把“活动性、协同性、反思性学习”作为一个单元来组织学习活动,确保学生学习链条的完整性[2]。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工程设计、社会实践与自主学习的探究与实践活动,能有效支持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地。基于此,笔者以“物质的变化与转化”大概念为统领,展开活动引领下的新课单元教学研究。
一、解构概念内涵,明确学业要求
二、选择经典情境,创设学习任务
三、凸显一般思路,实现问题解决
四、依据认识发展,规划单元活动
五、立足核心素养,确定学习目标
六、建构表现评价,促进学生参与
七、单元教学实施后的反思与启示
(一)螺旋式进阶开展大概念教学
大概念高度抽象、组成和结构复杂,学生只有在不同情境中不断应用,才能形成稳定的认识方式。大概念的广泛迁移性,使情境的多样化选择成为可能。初中化学的其他代表性物质,如水、氧气、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酸碱盐等,可分别依靠如空间站水气循环系统、地球的碳循环、铜的冶炼和回收利用、以大理石制取高纯碳酸钙等常见情境,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以“物质的变化与转化”为统领开展单元教学。此外,水的学习在化学课程学习的起始阶段,调控化学反应的视角对于学生难度较大;碳循环的学习需要突出元素守恒的视角;金属和酸碱盐的学习需要将反应类型的认识深度提升到微观、定量、实现物质制备的水平,因此,在不同阶段,从大概念拆解次级大概念的思路也应不同。
(二)评估后引入跨学科实践活动
真实问题解决过程复杂,跨学科的情况难以避免。在“应急蜡烛的设计与制作”中,在构建蜡烛燃烧速率模型的过程中,借鉴了物理学上v = △s /t 的公式,得出化学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v = △m /t;在判断蜡烛燃烧是否匀速时,要观察数据是否为等差数列,或判断画出的m-t 图像是否大体呈直线;画图时还可以利用Excel软件的函数功能,进行数据处理。利用学生已有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设计跨学科实践活动,更容易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对于跨学科问题是否有必要引入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进行审慎评估。2022年版课标中纳入的跨学科概念是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教师将与之相关的跨学科内容与化学教学相结合相对容易开展教学,但寻找学生能够理解并能设计成体验活动的情境,仍是活动设计和开展的难点。
参考文献
[1] 李松林.以大概念为核心的整合性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10):56-61.
[2] 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3-25.
[3] 何彩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大概念单元教学探讨[J].化学教育,2019(11):44-48.
[4] 魏锐,朱叶,党育杰,等.促进学生“学会思考”的项目式课程开发程序[J].基础教育课程,2023(22):4-11.
[5] 乔治•J•波斯纳,艾伦•N•鲁德尼茨基.学程设计:教师课程开发指南[M].赵中建,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38.
[6] 崔志钰.学生课堂隐性参与的激发与转化[J].教学与管理,2019(10):5-8.
[7] 黄燕宁,王磊,胡久华,等.主题大概念统摄下的化学教学:以“燃烧和灭火”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3(6):56-65.
张银屏1 任慧英1 郭俊雅1 郭晓丽2,3 魏锐4 黄冬芳5 徐敏6 王瑾7
1.北京市第十八中学 2.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3.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4.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化学教材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5.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6.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7.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左安门分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