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简称《纲要》)强调,学生应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以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学会认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2023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可见,在新的教育大背景下,科创类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做好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
科创,本文指科学技术创新。科创类综合实践活动指向体现科技革新、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如《纲要》中提出的创意设计、活动资料或工具选择、动手制作、物品或作品交流展示、反思与提高等设计制作类综合实践活动,其关键要素是具有较强的科创属性。教育装备建设要与教育教学相适应。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如何认识和加深教育与装备的联系,需要审视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效度。
一、研究现状
二、现存问题
三、行动路径
四、效能分析
随着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新教材的不断推进,转变教学方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国家必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手段和重要工具,教育装备对课程质量和效果的影响是直接且显著的。在科创类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强教育装备的实践研究,成效和价值是不容小觑的。
(一)整合实践活动资源,解决国家课程设置“无米之炊”的矛盾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必修课程,学校是开发和实施的主体。教师需在开展学科必修课程前进行教学设计,同时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实施。学科课程有完善的教材、资源和装备体系,教师一般只需根据课标、学情等对教育资源和教育装备进行实际选取,并利用教材进行教学就可以了。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备课程建设的能力,教师需在课程开发、实施等方面从无到有地建设。在这方面,教育装备为教师设计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可有效促进工作的开展,开阔教师的思路。因此,教师应以教育装备为基础,以课程发展为重点,通过专题研修,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建设校本特色凸显的科创主题活动并不断改进创新。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缓冲兴趣爱好与学业压力的冲突
教育装备能切实增强实践活动的科创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科知识的运用。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基础设计的教育装备,能为师生提供动手工具和科创依据,有力支撑学生真动脑、真动手、真探究。学生可在“真刀真枪”的科创实践场景中感受到科创学习的价值,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支持个性化学习、激发科创兴趣、形成科创素养、增强科创决心。科创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形成教育合力,缓解学生兴趣、爱好与学业压力之间的矛盾。
(三)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整体规划架构,丰富具体内涵
多样化、系统性的教育装备为学校构建整体课程体系提供了可能和支撑。在逐个孵化种子课程的同时,学校也需要为学习构建持续性、连贯性、全方位的课程体系。但预设的课程体系往往面临是否可行、能否落地的困境,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情况、办学特色和理念及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统筹。教育装备的多样性和系统性是学校课程体系规划的依据和保障。通过“项目课程化、课程活动化、活动项目化”的灵活实施,教育装备有助于促进跨学科融合,将科技、工程、艺术等领域的知识融入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促使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教育装备的研制、迭代,以及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都是互相促进的。教师是科创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导者,但许多教师对科创领域比较陌生,不熟悉具体的装备和资源,更缺乏有机整合装备和课程实施的经验。只有依托各种教育装备的培训,教师才能逐步明确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方向与内容,使教育装备更好地满足课程需求。此外,教师参与教育装备实践研究,也间接促成了其主动开展“做中学”,并为综合实践活动发展提供有益补充。
(五)助力教研工作落地,推动落实新教研、深教研
教育现代化要求教研工作不断推陈出新。在“带教进企、引企进校”双向奔赴的基础上,教研活动得以呈现出形式多样的新模式。教师也能在企业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并积极进行身临其境的学习,使教研活动开展得更有活力、更有成效。同时,学校在开展相关活动时,还积极邀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入校培训,一来能拓宽教师的视野,二来可为校本研修提供支持。同时,企业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学理念和需求,并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周由游.从STEM到STEAM,美国科学教育特点分析及对我国教育装备开发的启示:以三堂STEAM课堂设计为例[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7(7):89-92.
[2] 李进.数字化装备在实验教学和跨学科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4(4):3-6.
陈琳 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