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期刊导读
高教 普教
总467期 总465期 总463期
总461期 总459期 总457期
总455期 总453期 总451期
总449期 总447期 总445期
 装备时空 更多>>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2025年暑期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编务说明 更多>>
 期刊导读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环境科普基地建设探索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25-10-30 17:23:27
  [导读]在创新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高校科普基地扮演着科学知识普及的关键角色,迫切需要开拓创新性的科学教育普及路径。南开大学环境污染诊断与防治科普基地依托实验教学中心,紧密对接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整合校内教育资源,组建了高水平的科普团队,创新设计了独具特色的科普活动,并打造了融合高校元素的科普课程体系,旨在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典范,推动科技创新人才的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了“三位一体”的系统部署,并鲜明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需求,这需要坚实的基础条件作为支撑[1]。通过科普教育,我们能够提升公众的整体文化素质,进而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助力。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优秀的教师队伍。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建科普教育基地,可以更好地发挥高校在育人方面的功能[2]。环境学科致力于探索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发展模式和机制,通过面向学生群体开展环境科普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使他们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自觉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责任。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探索高校环境科普基地在科学教育和普及工作中的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科普基地的建设要求

  2 环境科普基地建设受到的挑战

  3 南开大学环境污染诊断与防治科普基地建设成效

  4 结语

  随着环境科普基地的建设,我校深刻认识到环境科普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关键作用,以及社会对环境科普的迫切需求。作为环境科普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实验教学中心扮演着引领和示范的角色。未来,环境科普基地将依托学校的环境学科优势、资源和平台,积极履行高校的社会责任,持续开展环境科普活动,为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科普服务。这不仅将满足社会对环境知识的渴望,也将为自主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施一公.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0):3-10.

  [2] 樊娟,乌兰,李小勇,等.高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与实践的思考: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2023(7):9-11.

  [3] 敖妮花.推动新时代科研科普深度融合[N].中国青年报,2022-10-13(3).

  [4] 龙应钊,殷馨,王海文,等.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科普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1):204-207.

  [5] 王明娥,刘升光,赵盺禾,等.依托高校资源开展物理科普活动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3,42(8):140-144.

  [6] 韩延辉,魏亚军.基于体验式学习和交互式学习的中小学航空科普室[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22):16-18.

  [7] 王秀莉,孟巍,姜鹏,等.实验中心在科普活动中发挥辐射作用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21,24(6):236-239.

  [8] 吉颖晨,何彬斌.美丽海湾建设的“盐城样板”经验及启示[J].环境保护,2024,52(S1):81-83.

  [9] 魏学军,刘怡诺,张玉星.学科交叉融合平台的构建: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20(4):66-69.

  [10] 胡卉,敖妮花,崔林蔚,等.科学家参与科普的实践模式研究[J].科普研究,2023,18(5):22-30.

  [11] 邹贞,付文婷.凝聚共识明方向 探索交流促发展:“营造科学家参与科普的良好生态”专题论坛综述[J].科普研究,2023,18(5):96-98.

  [12] 袁宁,王春楠,张烨.高校助力中小学科普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4(20):47-49.

崔玉晓 陈翠红 王鑫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