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是科学之母,这是确定不移的真理。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推动了高校教学改革,实现了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学习的转变,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然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实施与推广存在一些问题[1]。
大学本科阶段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为培养医学拔尖人才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我院医学机能学近20年的实验教学改革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近6年的探索与实践,从课程建设、项目选题、教学内容与形式等方面深入探讨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以及综合性大学公共选修课进行学科交叉的尝试,推进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实现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机融合。
1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的课程特点、教学难点及教学定位
2 医学机能学虚拟仿真实验集群化教学方案的规划与实施
3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在综合性大学学科交叉试点的实践
4 结语
培养医学拔尖人才就要从批判思维、逻辑思维、科研方法、知识运用等多角度不断强化,通过情境创设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修正教学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这是一个累积性的训练过程,最好的试炼场就是对“身边事”的信手拈来。通过我院医学机能学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广泛应用,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支撑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李澜,王吉.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现状及趋势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2(19):18-21,25.
[2] 刘嘉南,毛继泽,何建,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23):20-23.
徐力致 丁洁 夏天娇 马源超 谢飞 南京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