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是物体存在和运动的场所,教学空间是教学实践活动存在和进行的场所[1]。2020—2023年《地平线报告》中均提出,物理空间、学习空间和教学空间的建设、改造与重构是影响高等教育变革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2-3]。构建虚实融合的多维教学空间也是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明确提出的内容[4]。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课程改革、教学理论与范式的不断革新都催生着高校教学空间的重构。四川师范大学通过对教育和技术大环境的分析发现,目前教学空间对学校发展、教学改革、学生培养等形成不小的限制,因此,改善教学环境、重构教学空间成为学校建设的核心内容。
1 重构必要性—学校现状与先进技术、教育趋势的综合要求
2 重构内容—教学空间的内涵与智慧化重构设计理念
3 重构手段—实现途径与具体建设进程
4 结语
智慧化教学空间重构有助于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推进教与学的现代化,重新定义师生、生生关系,实践并丰富教育理论,促进高校信息化教学改革。本文提出的高校教学空间智慧化重构模型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后续将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分析等维度的重构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 陈旭远,张娟娟.教学空间演变:基于1988—2018年教室的图像学阐释[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34-40,189-190.
[2] 李艳,朱雨萌,翟雪松.疫情影响下技术赋能高等教育变革的趋势及启示:基于2020—2022年《地平线报告》的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8):14-25.
[3] 朱雨萌,李艳,杨玉辉,等.智能技术驱动高等教育变革—《2023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的要点与反思[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3):19-30.
[4] 本刊编辑部.2022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23,44(3):63-73.
[5] 王嘉毅,马飞.教学空间的历史因缘、本质属性及发展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6):57-64.
[6] 李晓文,叶伟剑.课堂教学范式转型的空间之维:论大学教学空间变革[J].江苏高教,2020(1):88-93.
[7] 辛晓玲,魏宏聚.教学空间的社会学意蕴及其价值审视:基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23(4):65-68.
[8] 徐洁.未来学校教学空间变革的思考与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9(34):18-20.
胡珊 杨宇科 王用杰 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