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信息时代,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及应用场景下,全球在线数据流量将会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数据应用的市场需求进一步超预期,数智化转型已成为我国产业升级的急迫需求。高等教育应顺应数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加快数智化人才培养[1],培养大批高水平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作为地方院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如何应变、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为了破解上述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难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结合高素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办学定位和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的办学目标,以及贴近市场、依托产业、服务经济的办学宗旨,以地方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导向,构建了富有鲜明特色,经长期实践检验卓有成效,并正在发挥示范效应的“学科交叉、行业协同、特色建设、方法创新”相互促进的良好科教生态,加快对该专业的结构优化和创新建设,走出了一条扎实研究、深入探索、注重实效的改革与实践之路。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困境
2 数智化转型背景下专业建设目标
3 数智化转型背景下专业建设方案
4 结语
基于工程教育和数智化转型背景,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构建了学科交叉融合,注重行业特色、动态和应用特性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梳理优化信息管理系列课程,与现代工程应用相关学科融合,建立了相关学科和专业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目前,专业建设和发展已取得显著成绩,2018年被评为教育部第一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20年被评为上海市一流专业,2021年成为国家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校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精准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生态网,构建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以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人才需求为目标,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许伟,程絮森,左美云.数智化转型背景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交叉与融合[J].信息系统学报,2022(2):162-165.
[2] 张戈,张新.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山东财经大学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3):218-220.
[3] 陈树广,康萍,黄艳,等.大数据环境下财经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西安财经大学信管专业为例[J].中国商论,2022,855(8):159-162.
[4] 刘位龙.强基固本融合创新推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J].山东教育,2022,1215(16):33-34.
[5] 梅宏.大数据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中国军转民,2020(1):11-15.
[6] 崔春生,徐优磊,赖锴.新工科赋能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J].信息系统工程,2022,339(3):161-164.
[7] 程絮森,颜志军,左美云.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类学科建设[J].信息系统学报,2020(2):108-111.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90-98.
[9] 闫树.大数据: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中国经济报告,2020(1):38-52.
[10] 胡洋,郭勇,于骐鸣.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4):83-86.
[11] 张建林,王锁柱,李猛坤,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探索[J].计算机教育,2021(9):77-80.
[12] 梁亚玲,黄晓瑞.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215-220.
[13] 陈亚杰.“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20(8):134-135.
刘升 游晓明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1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