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期刊导读
高教 普教
总431期 总429期 总427期
总425期 总423期 总421期
总419期 总417期 总415期
总413期 总411期 总409期
 装备时空 更多>>
第33届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暨北京教育装备论坛胜利闭幕
 编务说明 更多>>
 期刊导读  
跳出“教育装备依赖”看教育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13-5-8 14:22:57
  [导读]自本期起,我刊邀请到了艾伦先生作为特约撰稿人、特约顾问为本栏目撰稿,并采用一文一评的方式,延邀几位“先生”进行点评。“先生”在此不只是一种称谓,也是一种学术修为,一种文章隽永。欢迎有更多的“先生”参与进来,取鸣琴弹,做知音赏,真乃雅事。

  艾伦教授提出的“教育装备依赖”现象, 提出了一些警示。特别在当下正处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的起步阶段,深入思考、研究这一问题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这一问题的梳理将有助于实现规划提出的“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的发展目标。

  诚如艾伦教授指出的,在我国教育领域的确存在把教育装备与学生学业水平、教育装备与区域教育均衡等相联系,把教育装备当做解决这些问题的“灵丹妙药”的情况。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这都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理念背道而驰,应当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当然,对教育装备的作用和教学效果也同样一直在不同程度和范围受到学生、教师、学者和教育行政领导的质疑。把不同时代的最新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到目前为止,我们做的还算不上完美无缺。当然,其缘由是非常复杂的,有些缘由甚至是多变的,有教学层面的,有社会层面的,有经济层面的,也有政治层面的。然而,不管对教育装备的效用是持赞许态度,还是质疑态度,对其效用是过度夸大,还是过度贬低,都不影响不同群体试图将其作为构建、完善学校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的追求。因此,与其无休止地争论或证明“教育装备”有无效用或有多大效用,还不如好好剖析其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的缘由,或者如何更好地持续提升其效用的途径。

  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思考“教育装备效用”这一问题:一是教育装备的可用性。之所以形成“教育装备依赖”的现象,除了艾伦教授所提出的“心理因素”之外,笔者以为可能还跟倡导者采用的以技术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有关联。他们往往较少考虑让技术如何去适应学习者的需要,而更多地迫使学习者去适应技术的要求。也就是说,教育装备的研发者和学校配置教育装备的管理者对装备的可用性缺乏足够的关注。二是装备与教学的整合策略。教育装备能否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关键还在于如何与教学实现有效整合。正如该文中引用郭善渡先生的话—“教育这个事,必须由真人来做”,核心还在于教师和学生是如何去使用教育装备的,“板子”不能全打在“教育装备”身上。三是社会环境的现实状态,也可以说是一个时机问题。整个社会生活、工作、娱乐方式的发展,自然会影响某些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如社会对人才信息技术素养的需求和师生现有信息技术素养的程度都会自然影响计算机、电子书包等信息技术在学校应用中的认可度、推进速度和效用的发挥。

  对于教育信息化研究领域来说,目前正迎来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作为学术界的一员,我们应该重视思考和研究艾伦教授指出的存在于教育装备领域的这一现象,并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为我国教育装备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