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2月2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科学规划布局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设施建设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提升开放共享水平和运行效率。
根据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2022年发布的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分活动主体看,各类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3 8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3 814.4亿元,增长2.6%;高等学校经费2 412.4亿元,增长10.6%[1]。其中大量经费投入科研实验室建设,主要用于购置大型科研仪器。大型科研仪器被称为科学家的“眼睛”,其在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2022年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的通知》显示,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现有原值50万元以上科研仪器共计4.7万台(套)、重大科研基础设施85个,并已实现100%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统一管理[2]。虽然2018—2022年共奖补692家(次)高校院所,拨付经费6.75亿元,科研仪器开放率从年平均机时500小时提高到1 351小时,但大型科研仪器利用率低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3]。
大型科研仪器采购量激增,且主要效用偏向科技论文发表[4]。2022年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超万亿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用以支持教育、卫生健康、实训基地等10个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5]。预计2022—2025年期间,集中根据实验室研究方向增购或升级大型科研仪器将成为国内高校、科研单位的重点工作之一。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型科研仪器基数大、预计未来增量大、利用率相对较低,如何有效提升大型科研仪器利用率值得重视,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1 目前大型科研仪器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 以策提效 提升大型科研仪器利用率的几点建议
3 结语
深入推行高校、科研机构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和人才培养的管理与运行机制,这对实施科教兴国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现代化人才建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针对目前制约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问题,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与科研机构应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工作,建立大型科研仪器共享与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可从科研仪器操作、功能开发、维修保养等角度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提高其利用率和共享率。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有针对性的社会开放管理制度,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型科研仪器实验室参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从而带动大型科研仪器的社会化应用,助力成果转化。总之,提升大型科研仪器利用率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采购使用单位、非采购需求方均须采取有效对策,让高端科研装备能够充分发挥其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 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EB/OL].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309/content_6904759.html.
[2] 科技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发布2022年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的通知[EB/OL].https://www.most.gov.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qtwj/qtwj2024/202410/t20241014_192149.html.
[3] 苏靖,王晋,徐振国.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J].国际人才交流,2023(2):14-15.
[4] 周晓东,闻星火,武晓峰,等.中国高校校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体的现状与展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6):12-15.
[5] 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审计署 银保监会关于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EB/OL].http://www.sishui.gov.cn/art/2022/10/25/art_72408_2748753.html.
[6] 韩玉刚.我国高校院所科研仪器维修维护现状、问题及对策[R].北京:中关村国基条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联盟科研仪器维修维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高端科研仪器维修维护体系建设研讨会,2023.
倪睿 时艳侠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