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统筹安排,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而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因此,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三者应有机结合起来。
为破解“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开源生态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首次将“开源”列入其中,要求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国家政策的支持促进了开源生态建设的繁荣,但与此同时,也呈现出“开源人才短缺、开源教育资源不完善”[1]等问题。由此,做好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变得尤为重要。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开源硬件价格低廉,已成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的重要器材,是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有效载体。本研究通过分析开源硬件在上海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项目实施与推广、装备应用与管理、课程建设与保障、教师培训与发展等提出改进建议,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夯实基础。
一、研究设计
二、结果与分析
三、存在的问题
四、反思与建议
五、结语
开源硬件在教育教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价值。区域和学校在探索高质量的开源硬件项目师资队伍建设时,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一是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以开源硬件为载体,基于真实情境开发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其生成的项目成果可用于支撑科学、生物、物理、地理等学科活动,如进行各类较长周期的土壤湿度、环境温湿度、加速度、太阳光照测量等;还可通过搭建智能互联系统记录相关数据,为学科较长周期的观察实验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与此同时,项目成果还能通过加载移动电源等方式拓宽应用场域,使学生从专用学习空间走向公共学习空间及社区,让学习无处不在。因此,教师在设计此类项目时,建议探索从教学方式到育人方式的同步变革,引导学生从相对简单的数字应用,向真实情境下的设计制作拓展,指向中小学生的工程素养培育,切实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是组建跨学科团队。虽然信息科技教师在开源硬件教学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但开源硬件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因此,吸引和培养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参与开源硬件教学,形成一个相互协作、支持的团队,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多元的学习体验。
三是采用兴趣化导向。以兴趣为导向是建设高质量开源硬件项目师资队伍的重要原则。在选拔和培养开源硬件项目教师时,应鼓励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开展教学和研究。同时,也应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激发其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开源硬件教育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四是突破边界性藩篱。为了实现开源硬件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还应担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除了支持学生活动开展、研究探索、设计创造,还要与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进行沟通和协调,做好时间、空间和软硬件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2023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R].北京: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2023:162.
徐晓君 田昊轩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