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古往今来,在这片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文宗武杰,群星璀璨。有雄才大略、励精图治的政治家,有智勇双全、叱咤疆场的军事家,有抵御外侮、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有探索奥秘、造福人类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有德艺双馨、名播四海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西周的尹吉甫,武略盖世,文才超群,“事业文章,炳然千古”,人赞其“文以服众,武以威敌”,《诗经》中的《崧山》《烝民》就是他的诗作;汉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以毕生精力抢救和整理中华古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先秦的《左传》因刘德而得流传;唐代“五言长城”刘长卿,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在中唐诗坛享有盛名;一代文宗纪晓岚,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是清乾嘉时期的文坛领袖;咸丰帝师孙葆元,有“老主同年少主师”之荣,晚清四大才子之首俞樾、思想家曾国藩、重臣李鸿章和张之洞,都与其有师生之谊。在现代和当代,原文化部长王蒙、哲学大师张岱年等,都是从沧州走出去的。这些古今名人的成功,留下了一条相同的轨迹,就是修德自强。挖掘沧州本土的文化资源,让师生从身边的地域文化中感受乡土文化的辉煌,以增强教育的现实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激发人们进取的动力和向上精神,这当是智性的选择。河北省沧州市第十四中学从多层面入手,使修德自强文化内化于心,渗透于制,固化于物,外化于形,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生命的精神和血脉,成为一种濡养、陶铸、自觉、习惯,成为一种独特的人文气质,从而提升学校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使学校成了一所誉满沧州的学校。
一、铺就修德之路 熔铸教师之魂
二、架设修德津梁 滋养学生心灵
三、弘扬自强精神 打造科研型学者型教师队伍
战国时的扁鹊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祖师;展子虔的绘画为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开创了一代新风,是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开山始祖;纪晓岚是清朝乾嘉时才华横溢的博学大儒;帝师孙葆元是清朝道咸时“累司文柄”的经学大师,荀慧生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我们的教师应该发扬沧州前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以“争一流、争第一”为目标,做科研型学者型教师。
1.以自强精神深化教学科研 提高教师博学善能的素养
2.以自强精神创新教学模式 打造个性化的课堂教学
现代教学已经走向多样综合,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存在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鼓励教师既要学习别人的教学模式,也要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
十几年的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催生了不计其数的自主高效的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又不具备完全模仿的普遍适用性。全国流行的“杜郎口教学模式”“洋思教学模式”等都有可借鉴的地方,但在城市大班额条件下,可操作性极差。如何在城市大班额条件下切实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将课堂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沧州十四中围绕这一问题在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尝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精讲教学模式。所谓精讲就是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思维扣的讲解。其目的是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实现课堂上师生的思维合作,进而提高课堂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先后实验成功并推广以下几种有效的精讲教学模式:导入贯通式精讲、设问点拨式精讲、思维方式训练式精讲等。
我校提倡教师课堂教学个性化,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将角色自我与个性自我融为一体,将自己内在的素质“化”进教材,“化”进教学过程,催生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学呈现出了“百花争春”的局面。在语文个性化教学总结会上,教科研主任按照京剧流派的特点概括出一些个性化特征:有的教师落落大方,雍容端庄,颇有梅派之韵;有的教师教风刚健、洗练,有尚派之味;有的教师的课极具张力,令人魂牵梦绕,属于程派的风格;有的教师的课,俏皮、活泼,是荀派之风。
各种文化层次的整合,才能产生理想而优秀的学校文化。我们在培育“修德自强”校园文化的同时,注意与物质环境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德育文化、学风文化、创新文化的结合,以“修德自强”作为“核原料”,促进了学校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商宗岳.沧州古今名人传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 田松林.沧州名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3] 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 杨小微.现代教学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5] 张仁贤.校园文化[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魏桂荣 河北省沧州市第十四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