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聚焦·对话
高教 普教
总429期 总427期 总425期
总423期 总421期 总419期
总417期 总415期 总413期
总411期 总409期 总407期
 装备时空 更多>>
第33届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暨北京教育装备论坛胜利闭幕
 编务说明 更多>>
 聚焦·对话  
致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心系排球运动发展—访北京体育大学葛春林教授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13-5-8 13:35:02
  [导读]精品课程建设是“十一五”期间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北京体育大学葛春林教授作为主要负责人的排球课程于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同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3年新年伊始,记者慕名来到北京体育大学,采访了为排球课程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为我国排球运动的教学与研究耕耘30多年的葛春林教授。

  葛春林,博士,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排球教学理论与实践。l979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并留校任教。1992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部,1995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曾获国家体育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奥运科技攻关服务成果二等奖,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2006年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编著、合著出版《排球运动》《排球最新训练理论与实践》《我国少年排球运动员智能特征的研究》《中国青少年排球教学训练大纲》《软式排球运动》《体育运动心理研究进展》等多部著作。兼任北京体育大学教学指导与教材建设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排球教材编写小组成员,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高级教程编委,全国软式排球推广领导小组副组长,北京市排球运动协会副理事长。

  刚一见到葛春林教授,他就告诉我们一个新消息:国家精品课程—排球要转型升级了! 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推荐工作,对原国家精品课程优选后转型升级,并适当补充新课程,实现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由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葛春林教授负责的排球课程得到北京市教委的推荐,目前申报工作已经完成。

  采访时,葛春林教授给记者播放了课堂教学录像,画面中的他自有一股特别的精气神儿,即便是现在和我们说起来,他的眼睛仍旧发亮,整个人仿佛又回到了课堂。难怪一位拍摄排球教学录像的电视台记者在拍摄完毕后感叹:“以前觉得运动专业课都很枯燥,没想到葛老师那么幽默,那么投入。”有了这种热爱和投入,也就有了一门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在动力。

  “精品”不是一日炼成的

  随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教学改革工程。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从2003年至2010年,共评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3 800多门,共有746所高校的课程获评国家精品课程。北京体育大学作为我国体育高等院校中的著名院校,目前有4门国家精品课程,葛春林教授作为主要负责人的排球课程于2005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既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建设工程,排球课程在葛春林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多年打磨和锻造,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北京体育大学自1953年建校以来即开设了排球课程,最初为108学时。后来受前苏联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逐步加强理论课教学而减少技术课教学时数,使排球课程减少到72学时,随即制定的课程大纲执行了较长时间。北京体育大学的排球学科1979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 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当时是全国唯一的术科博士点)。1985年被评为“全国体育院校重点学科”,1988年和1994年两次检查评审中保持了重点学科的光荣称号,并被评为“优秀重点学科”。

  1989年至今,学校根据国家教育发展政策和精神,并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对本科各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了几次修订,排球课程随之做了几次修订,从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目前排球作为专业必修课,安排64学时(实践课58学时,理论课6学时),计4学分。由于新的教学计划增加了副项课程,因此在排球课程大纲的制定中注意了与副项课程、专项课程之间的层次和衔接。同时,建立了课程内容的动态补充机制,吸收国内外排球发展的重要信息,将我国排球运动的最新科研成果与教学紧密相连。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该校排球教研室进行了“北京体育大学本科排球课程多元化发展”的课题研究,打破了以往排球课程长期只以室内排球运动为载体的教学模式,1998年排球教研室率先在全国体育院校中开设了软式排球课程,1999年又开设了沙滩排球选修课。目前,排球课程已初步形成了室内六人制排球、软式排球和沙滩排球多元发展的格局,并率先在研究生课程中开设排球内容和实践教学,受到研究生欢迎。

  与此同时,考核方法也做了较大的改革,注重形成性评价,在技术考试方面加大了技术规格的要求,改变了过去单一性理论知识的考核,由闭卷笔试的考核形式改为课堂提问和作业的评价方法,从而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知识的增长及能力的提高。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教育改革大环境下,排球课程确立了如下宗旨:使学生掌握和在比赛中运用排球的基本技术和主要战术;使学生掌握排球主要技战术的教学步骤和方法,初步具备教学能力和竞赛组织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葛春林教授说:“从我校排球课程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到,每一次变化都与国家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教学计划的修订分不开。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每一次教育部开展的课程建设对我们的课程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次排球课程从国家精品课程升级到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也是一次提升我们课程影响力和推动课程质量不断发展的重要机会。”

  “精品”的信息化共享之路

  排球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后,葛春林教授带领的课程团队并没有放松,尤其近些年来,积极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和共享,制作了多种音像教材与完整的电子课件,不断加强教学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学习机会。

  排球教研室多年来独立或参与完成了多种教材的编写工作,如《排球教学文件的制订与范例》《现代排球技战术教学法》《软式排球》《水上排球》《决胜因素系列丛书——排球》,以及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排球》、普通高校体育课系列教材《排球》等,从而使排球课程的教材更具现代化、系列化,可供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选用,并将教材改编成程序教材上传到网上,方便更多的人获取。同时,还将教学教案汇编成册,使热爱排球教学工作的新人能据此很快熟悉教学工作。此外,还有大量技术、战术、教法、准备活动等方面的音像教材,如《排球发展史》《大松博文训练课》《排球技战术训练》等宝贵的音像资料供学生观摩。

  课程建设过程中完成了一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不断充实内容,使其充满动感,更具可读性和观赏性,能满足网络教学要求。2006年开始增加排球基本技术、战术课程视频内容,补充双语教材内容。2007年又完成了排球实践课程剩余28学时授课视频内容。2008年加强了北京奥运会排球比赛的视频收集力度,增加了高水平排球比赛视频,完成排球课程网上资源的整合。2008年后,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的上网条件,完成了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理论课(课件)、作业习题 、教学实践指导、 参考资料目录、 课程视频等资源进入校精品课程网站。

  精品课程的打造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团队,葛春林教授带领的排球课程团队现有教师 11名,其中博士5名,硕士6名。教师中教授4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助教1名。排球教研室有国家体育总局跨世纪学科技术带头人1名;霍英东基金奖获得者1名;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学校优秀党员和先进教师2名;北京市和全国优秀教师各1名。 2010年排球教研室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师和学生的比例达到1:20。教授始终担任本科教学工作,深受学生的欢迎。通过“五年师资培养计划”,主要采用在职攻读学位、对外交流、短期培训、参与裁判工作等形式,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实际工作能力。

  向排球运动研究的高端进军

  有了多年的教学和训练实践,葛春林教授关于排球运动的研究也逐步走向高端和深入,特别是近几年,借助现代化设备和信息技术手段,他和他的博士生们做了一些关于排球运动员体能和智能方面的研究。

  在体能研究方面,如“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诊断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运用Visual Foxpro 6.0研制了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诊断系统,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测试数据进行系统管理和分析。该系统能够对运动员体能变化的潜力做出适当评估,对运动员可能达到的目标状态做出准确预测,并为研制训练计划提供了依据和出发点。

  在智能研究方面,葛春林教授的博导马启伟先生对他影响很大。当时,马启伟从国外带回一本英文原版《运动认知心理学》,并认为这是一门新兴的有潜在研究价值的交叉科学,于是为葛春林等几名博士生选定了“运动认知心理学”这一研究方向,为此还安排他们到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选修了一年的心理学专业课。葛春林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基于磁共振成像的优秀排球运动员大脑结构可塑性研究”,即利用先进的磁共振仪器对运动员在运动情境中进行决策任务时的大脑神经机制进行在线的动态研究,这将对运动员的动作技能学习和运动训练产生重要意义。

  再有,葛春林教授的博士生黄勇潮曾在国家男排担任过两届科研教练,当时运用了从意大利引进的Data Volley软件。通过这套软件现场实时输入运动员在场上的技术动作情况,就可得出全队和个人的技战术特点,可利用输出数据进行比赛临场指挥和日常训练指导。

  对于将来的研究,葛春林教授希望能加强运动医学和运动项目之间的融合。他说,目前的排球教材多停留在对运动项目技术本身的描述上,而原理性的解释并不多。这是因为研究运动术科的不懂生理方面的知识,而研究生理的又不懂运动知识,限制了彼此的研究向深入和融合方向发展。而体育其实是一门交叉学科,包括生理学、运动学、医学、营养学等,所以要交叉研究才能将技术动作的内在原理阐述清楚,而不只是简单地描述动作。

  为排球运动发展建言献策

  与排球运动结缘几十年,葛春林教授也一直致力于扩大排球人口数量。排球运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技术动作相对复杂、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学习周期较长(至少需要3年)、需要团队配合,所以不容易广泛学习和开展。排球运动和教育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育理念上。

  据葛春林教授介绍,在美国高校,排球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女队就有2 000多支,分级别进行比赛。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学生选择学习排球主要出于兴趣,拿了成绩还可获得奖学金;另一方面又有较为合理的制度,比如规定一周练习时间不能超过10个小时,否则就要受罚,以保证其他学科的学习。而在我国从事排球运动主要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参加俱乐部的高水平竞赛,二是参加“奥运会”。其实排球真正打到高水平,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我们在这方面就明显不足。在兴趣教育方面,葛春林教授也有所尝试,比如对于非排球专业的学生,他将端线发球规则改为“三米线发球”,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将球发过去,来往的球多了,参与的兴致也高了。

  其次是管理体制上。

  中国青少年的排球教育是分两条线走的,一条是国家体育总局,主要关注体校的教育发展,另一条是教育部,主要关注中小学校。前者关注的范围小,重视程度高,后者关注的范围大,重视程度相对弱。所以两者之间要加强沟通和融合,才能促进更多的学生参与这项运动。葛春林教授刚刚参与编写了国家体育总局主持的《中国青少年排球训练教学大纲》,在这个过程中,他邀请教育部的相关人员参与进来,以期让它在普通学校也能适用。

  再次是设备器材上。

  要让网架的使用更加简易方便。因为排球网柱一般是插穴式的,所以不能和篮球架共用,还要把场地垫平,而且拆装时十分容易损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运动的开展。再有排球打到手臂上比较痛,有些人就不愿意参加。排球课程中引入软式排球和沙滩排球,也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也可以在中小学生和老年人中推广。此外,气排球也比较受老年人喜爱。

  采访后记:

  对于一门精品课程我们看到的是教学思想、内容、方法和手段等一系列教学方面的发展和研究,凝结着教师的智慧和心血,但更为重要的是,其饱含着教师对这门课程、这项运动、这些学生的热爱。葛春林教授每次上课,学生没到他先到了,学生还没出汗他先出汗了,他说自己一进课堂就兴奋起来,一讲起课来就全情投入,这都是源于自己对排球运动的喜爱,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在北京体育大学一年一度的“评教”活动中,葛春林教授曾两次获得“全校最受欢迎老师”称号,在“对老师的评价”一栏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 “会教”“幽默”“平易近人”和 “全身心投入”。执教期间,他先后承担过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等所有层次,普修、选修、专选等各种类型的排球课程教学工作。在担任北体教育学院院长的8年期间,他也亲自给本科生上课。

  说起对工作的投入,他有一个比喻,但对记者说不要写,也许这正是这位排球博导的可爱之处。他说要教好课就像请别人喝酒一样,要想让别人喝好,先要有把自己放倒的劲头,必须不怕“牺牲”;同样,要想教好学生,自己先要沉醉在排球之中,必须全身心投入。话说得豪爽,事也做得踏实。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位对工作如此热爱的教师,会将“精品”打造得更加光亮。

 

本刊记者  叶 梅  张 鹏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