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实验室建设
高教 普教
总459期 总457期 总455期
总453期 总451期 总449期
总447期 总445期 总443期
总441期 总439期 总437期
 装备时空 更多>>
乡村建设齐聚力 大爱援疆智者行
 编务说明 更多>>
 实验室建设  
依托学院分析测试平台“三阶段”培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24-10-21 16:06:05
  [导读]针对目前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足,大型精密设备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开放程度不高,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培训等问题,提出了依托学院分析测试平台构建“三阶段”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在整个大学期间通过将学院分析测试平台与创新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实践能力是指运用已有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能力的有机综合[1],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2]。在新工科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培养工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工程教育的重要内容[3],也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赋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高的战略地位[4],创新型工科人才的培养显得越发重要。

  作为传统工科专业,化工类专业不仅在化学工业相关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且在新兴领域如材料制造、能源开发、医疗服务、安全环保等领域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5]。实践教学作为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推进,各高校教学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精密设备数量急剧增多,技术功能更加先进。这些设备能提供精确的分析数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是人才培养尤其是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不可或缺的有力工具[6]。但由于价格昂贵、操作流程要求严格、维护成本高等原因,大型仪器设备在本科阶段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分析测试平台与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紧密结合,促进各类分析测试平台对本科生全面开放,将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1 学院分析测试平台基本情况和开放不足的原因分析

  2 依托学院分析测试平台 “三阶段”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实施

  3 制度保障

  4 实施效果

  5 结语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实践能力是工程教育的核心能力之一,实践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化学化工学院分析测试平台对本科生开放不足的原因,通过出台相关制度促进了大型仪器设备分析测试平台的开放共享,并提出了“三阶段”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构建出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该方案的实施,学生在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学科竞赛、科研论文发表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证实该创新育人模式的可行性,值得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日安,戴吾蛟.场域理论视域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以中南大学“五场协同”创新实践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3,362(1):16-23.

  [2] 张凤宝.新工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刍论:天津大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323(7):8-12.

  [3] 金东寒.深化拓展新工科建设 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J].中国高等教育,2022,693(12):12-14.

  [4] 祝金旭,石作荣,张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困惑与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23,9(10):56-59,63.

  [5] 王盎然,张红,王亚纳,等.新工科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22,39(2):47-52.

  [6] 钱俊臻,彭春丽,陈瑜婷.基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大型仪器设备实践平台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9):41-43.

王娜1 张浩2 陈思3

1.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3.西南石油大学教务处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