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重要的探究性实验[1]。教材提供了参考案例,其设计思路为:取若干叶圆片,用真空渗水法使叶圆片沉入水底。取3个小烧杯,盛入等量的富含CO2的清水,并在每个小烧杯中放入10片叶圆片。将其分别置于强、中、弱三种光照下(光源为5 W的LED灯,通过调节烧杯与光源之间的距离控制光照强度)。通过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各组叶圆片的上浮数量来反映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
对于该参考案例,许多教师和学生存在不少困惑:第一,在控制实验变量时,如何排除环境中自然光的影响。第二,三组实验到底应同时做,还是先后做。若同时做,如何避免烧杯之间的相互遮挡,以及如何同时关注三个烧杯中的叶圆片上浮情况;若一组一组先后做,越是排在后边的组别,其叶圆片在水底部存放时间越长,这是否会影响叶肉细胞存活状态;是否会因细胞呼吸、其他散射光的存在而影响实验结果。第三,如果探究光质或者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装置又该如何设计。
基于上述困惑,制作了一套更加科学、便携、多功能的实验装置,既可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也能够探究光质、CO2浓度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一、实验装置的制作
二、实验装置的使用
三、结语
从实验结果可知,自制实验装置具有诸多优点:第一,借助内窥镜、笔记本电脑展示实验现象,不仅避免了观察过程中自然光对实验的影响,而且借助录屏功能可反复细致地观察,且计数更加准确。第二,可以将数据上传至教室的电子白板系统,展示给全班同学,一起观察和分析实验。第三,该实验装置能探究光照强度、光质、CO2浓度等多种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还可以探究不同来源的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弱。第四,实验装置制作较为简单,用途广泛且可以重复利用,故在教学中实用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05.
马小明 王燕霞 甘肃省临夏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