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是教育资源中的人工资源部分,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装备是不可或缺的物质或非物化基础,是支撑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是“教书育人的必要条件”(见教育部印发《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6〕3)号》)。教育装备作为一个研究领域,与其他学科或研究一样,其研究者都是先从建立研究方法开始的,最初大量的研究工作与成果都属于方法论范畴。
一、教育装备研究的学科性质
从学科角度讲,教育装备研究应该属于社会科学的学科范围,因为它是教育学的一部分,而不是“装备学”的一部分。
1.学科大类
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在他所著的《实践理性批判》一书的最后一章中道出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这句名言被刻在了康德的墓碑上。他告诉我们,人类面对的世界有两个,一个是自然世界,就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另一个是人类世界,就是造成我们“心中的道德定律”的人类自身。所以,人们的研究也就开始于两大类:一个是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研究自然世界;另一个是人文学科(Humanities),研究人类精神世界。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精神之外的自然世界,如:我们常见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精神世界,如:我们常见的文学、历史学、哲学、艺术类等学科。但是,随着人类面对社会问题的增加,人们开始了对人类社会的研究,形成了社会科学学科。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就是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人类社会问题的学科,如:我们常见的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于是,人们将学科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人文学科(注意,不是“人文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有时,人们也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混称为“人文社科”。
2.教育装备的学科性质
教育装备虽然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但对它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人们对教育装备的认识论、方法论、道德论以及历史观这四方面的研究都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如果可以称为“教育装备学”,则它应该是社会科学的一种,附属于教育学而不是“装备学”。“教育装备学”的研究对象虽然是装备物,但它并不属于自然科学,这是因为装备物不是自然物而是人工物,并且它的研究不是“只见物不见人”的研究,而是对人(学生、教师)、知识、装备物三者关系以及它们构成的教学系统进行的研究。“教育装备学”是社会科学,它也是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教育教学问题。
社会科学是处于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一些学科,但是它们并不“集中”在一起,而是均匀地分布在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学科空间”中(如图1所示)。一些学科更加接近自然科学,另一些学科更加接近人文学科,而还有一些则处于中间的位置,它们在“学科空间”中所处位置决定于它们的研究对象。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例如像教育技术学、心理学这些学科的毕业生在获得学位时,他们可以获理学学位,也可以获教育学学位,就是这个现象的例证。那些更加接近人文学科的社会科学类学生是不会获得理学学位的。“教育装备学”也是比较接近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学科,所以一些高校的教育装备研究生也能够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3.教育装备研究的基本理论
与其他学科或者研究领域一样,对教育装备研究的深化需要建立其基本的理论体系,这个基本理论体系应该由四部分构成。(1)属于认识论范畴的描述性理论,解决“是什么与为什么”的问题。(2)属于方法论范畴的操作性理论,解决“做什么与怎么做”的问题。(3)属于道德论范畴的解释性理论,解决“何以这样想与何以这样做”的问题。(4)属于历史观的史实性理论,解决“前人怎样想与前人怎样做”的问题。而教育装备研究中属于方法论范畴的操作性理论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二、教育装备研究方法
本文题目使用“教育装备研究方法”而不使用“教育装备方法论”,是因为方法论是一个哲学范畴,是研究方法本质的理论,而本文涉及的内容仅是教育装备领域相关的一些具体研究方法而已,绝不敢妄称“方法论”。
1.教育装备研究方法类型
教育装备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系统中的装备物,但是对它的研究应该是“见人见物”的,即研究内容必须是构成教育教学系统中的人、知识、装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于是便产生了4种类型的研究内容:一是人对装备物的关系;二是装备物对人的关系;三是知识对装备物的关系;四是装备物对知识的关系。这些关系及相关的研究内容开列在表1中。
表1 教育装备相关研究类型
在人、知识、装备物的三者关系中,人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教学论、心理学等研究内容)不是教育装备研究的内容,但也应该对它有所了解,以便借鉴其成果促进教育装备研究。以下我们逐一对表1中所开列的内容做较为详细的介绍。
2.教育装备管理研究方法
教育装备管理研究涉及管理学的若干问题。
(1)项目管理方法。在学校的装备配备阶段,管理工作属于项目管理性质,其又大致分为需求论证阶段、采购阶段以及项目验收3个阶段。需求论证阶段又具体分为需求调研、需求分析以及需求管理问题。采购阶段又具体分为招标文件撰写、评标过程控制以及合同签订问题。项目验收阶段又具体分为质量控制、功能验收(初验)以及技术指标验收(终验)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其详细的管理方法。
(2)日常维护方法。在学校的装备进入日常维护阶段时,管理工作属于日常管理性质。教育装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技术保障、装备造册、维修与抢修等内容。这些内容都具有对应的管理方法。
(3)标准化管理方法。教育装备标准化问题涉及标准如何分类、配备标准如何制订、教育装备元标准如何制订以及基础教育相关标准如何进行统计等。
(4)绩效测评方法。教育装备绩效测评的方法问题涉及测量与评价原则如何规定、调研问卷如何设计、测量变量如何选择、测量的数据如何处理、装备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如何建立以及一些具体的管理问题。例如,用户周期费用的最小值求法、对成本与效益进行的数据包络分析、教育装备达标评价预测的算法等。
3.教育装备功能研究方法
教育装备的三大功能为:辅助认知功能、环境优化功能以及教育管理功能。其中辅助认知功能方面主要考查装备的教学适用性问题,而环境优化功能与教育管理功能已经不属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它们的配备情况主要表现在教育的均衡性方面。
(1)教学适用性研究方法。对教育装备辅助认知功能的要求突出地表现在它的教学适用性方面。教育装备在教学系统中对教学主体应该具有生理、心理、认知、教师、学生、时间、空间、文化八方面的适用性。这一规定实质上是在辅助认知功能上的具体要求,而对这些适用性方面的研究在方法上是目前亟待解决和十分困难的问题。
(2)装备均衡性研究方法。对教育均衡性的要求是具有条件取向性的,判断教育装备的均衡性可以借鉴基尼系数法,也可以使用教育装备均衡指数(J指数)进行判断。无论使用基尼系数法还是均衡指数法都需要明确具体的计算方法,以及对计算出数值的意义解释和定义。
4.教育装备开发研究方法
教育装备的产品研发不仅是企业的事,更应该是研究机构和应用单位的任务。研发过程是一个复杂过程,研究方法涉及的问题也很多,但最重要的应该是需求分析及方法。装备物的需求应该由应用单位提出,由相关企业、研究机构以及用户共同进行论证。需求论证包括必要性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其中企业提供技术可行性,用户提供应用的必要性和条件的可行性,研究机构应对待开发产品的教育教学适用性提出要求并予以控制。
5.教育装备理论研究方法
严格地讲,这是在哲学层面对教育装备理论进行研究,探讨这个理论的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确定研究对象、寻找研究方法。解决“是什么与为什么”的问题,需要采取描述性的方法;解决“做什么与怎么做”的问题,需要采取操作性的方法;解决“何以这样想与何以这样做”的问题,需要解释性的方法;解决“前人怎样想与前人怎样做”的问题,需要史实性的方法。
三、教育系统与教学系统的装备问题
在此之前,我们并没有对教育装备与教学装备、教育系统与教学系统进行区分,但要在研究方法上将问题阐述清楚就必须将它们分别讨论。
1.教育系统与教学系统
《教育大辞典》中对教育的解释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常认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中对教学的解释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特点为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2]。既然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所以教学显然应该附属于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内容或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是个大概念,教学是教育下的一个小概念。构成教育环境的是教育系统,构成教学环境的则是教学系统,教育系统与教学系统都是复杂系统,因为它们都具有众多的影响它们存在和发展变量,而且这些变量大多都是隐变量,变量之间呈现出非线性的关系。同时,教育系统比教学系统更加复杂。教育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使得它具有作为社会科学学科存在的必然性。
2.教育装备的教学适用性与教育适用性
教育装备包括了教学装备,教学装备是教育装备中体现辅助认知功能的那一部分。我们在讨论“教育装备的教学适用性”问题时,其实是在讨论“教育装备中教学装备的教学适用性”。教育装备既有教学适用性问题也有教育适用性问题,教育装备的教学适用性就是常说的生理、心理、认知、教师、学生、时间、空间、文化八方面的适用性问题,它们是针对教学装备提出的。而教育装备的教育适用性,则是要关注和讨论那些与教育系统有关的教育装备问题,它们不是学校教学中的问题,而是教育问题。
为了说明教育适用性与教学适用性的区别,这里举一个典型的教育装备教育适用性问题的例子。2016年笔者参加全国基础教育装备调研项目,在四川南部山区进行实地调研时采访了几个当地的中小学校。这些学校受到全国教育信息化的推动,学校里的许多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机和投影幕是最为普遍的标准配置。但在采访时发现,所有的投影机都已经不能工作,原因是投影机灯泡都达到了寿命期限。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照下安装了这些设备,却没有后续的经费购买必需的耗材与配件。在经费管理制度上固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作为产品开发商和采购供应论证人员,他们并没有认真考虑学校装备的教育适用性问题是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城乡之间的教育投入有着很大的不均衡性,如何生产与采购适应中国国情特点、具有中国教育装备教育适用性的学校设备是十分重要的问题。配备经久耐用的设备是采购人员需要认真对待的任务;不去一味追求售后增值利润,而为中国教育生产无须后期配件的设备是教育装备开发商与厂商的职责。从技术角度讲,这是完全可行的。
四、教育装备比较研究方法
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比较研究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教育装备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其研究方法也完全能够采用比较研究方法。
1.比较研究的特点
在讨论教育装备研究方法时,将比较研究方法单独拿出来阐述是因为它具有特殊性,在前文表1所呈现出教育装备那些系统的研究方法中,并没有比较研究方法的位置。《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一书中将比较研究的概念界定为:比较研究方法,又称类比分析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对象加以对比,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比较研究既有在空间上的比较(称地区比较),也有在时间上的比较(称历史比较),空间上的比较研究是最为常用的。在这里我们重点讨论的比较研究方法也属于空间上的比较研究法,特别是国内与国外这种空间上的比较研究。
2.中英教育装备比较研究
2016年,《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申请并获得了英国外交与联邦事务部全球繁荣基金——中国繁荣战略基金2016/17年度项目“中英教育技术与教育装备比较研究”,项目课题编号(即项目代码):16ED13。该项目属于空间上国与国之间的比较研究。
作为项目的中方申请者,认定该项目的研究目的是:明确中英教育技术与装备标准的比较优势,为优化中国教育技术与装备标准体系提供参考,为促进双方形成多层面、宽领域、重实效的深度合作创造条件。项目分3个阶段要分别达到3个研究目标:第一阶段,分析确定中英教育技术与装备标准差异与比较优势;第二阶段,中英双方部分教育装备企业达成合作共识,建立初步的合作机制;第三阶段,教育技术与装备标准比较优势在中英双方学校中具体实现。整个项目的开展是以第一阶段的研究为基础的,所以中英教育装备标准的比较研究是最为重要的部分,采取的具体研究方法为: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采访的方法。笔者在本专栏中连续刊出了一系列文章,详细地阐述了中英教育装备标准比较研究的方法与结论。
3.中英教育装备研究方法差异
英国不是用“教育装备”(Educational Equipment)这个名词,而是用“教育科技”(Educational Technology)一词代替“教育装备”。他们在教育装备(或教育科技)研究上最关注的是辅助认知功能类与教育管理功能类装备的开发、生产问题。而研究方法上也与我们存在着很大差异,尤其是在教育装备产品需求分析方面。中国教育装备的产业特点是更多地表现为企业“推送”产品到学校,即当一个新技术或新产品出现后,企业将它介绍到学校,并期望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英国更多地表现为学校根据教育教学中的难题提出技术需求,企业深入学校进行调研,再与学校相关人员一起共同开发相应的技术产品,再进一步推广使用。
英国教育装备或教育科技产品主要表现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学校教育管理的智能软件方面,这些软件从采用的技术角度看其水平并不是太高,但是他们从教育教学需求出发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和活跃新颖的方式方法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的。同时,这些软件在建立数学模型和创建算法上也表现得非常突出。
五、结束语
教育装备研究方法是教育装备研究领域最早发动、最为深入、成果最多的理论研究,把它们系统化和进一步理论化在指导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希望通过对它的讨论进一步发现研究规律,为我国新时期教育装备的发展和其管理水平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艾伦,兴乔.话说装备(七):教学系统三分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2):9-10.
[2]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M].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 林聚任,刘玉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151.
艾伦 本刊特约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