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实验室建设
高教 普教
总463期 总461期 总459期
总457期 总455期 总453期
总451期 总449期 总447期
总445期 总443期 总441期
 装备时空 更多>>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2025年暑期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编务说明 更多>>
 实验室建设  
OBE视角下一体化创新实践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24-7-22 15:54:02
  [导读]创新人才、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工程训练中心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如何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吸引学生参与创新实践,如何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是创新实践培养模式探索的重要课题。太原工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培训—竞赛—项目创新”一体化创新实践培养模式,构建了机电基础培训、竞赛训练、项目实践三大培养模块。工程训练中心每年吸引近25%的新生进行培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多届学生的参与情况与竞赛成绩充分证明了该模式的有效性,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近年来,大国间科技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科技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中之重。自2017年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

  自2014年开始,教育部提出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将600余所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提升学生技术应用水平、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成为重要的课题。工程训练中心作为重要的工程训练基地、多方协同育人基地、多学科教育基地以及创新创业实践基地[1],已发展成为集工程训练、创新创业训练于一体的综合性训练基地。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从一流大学到地方院校,如何借助工程训练中心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实践过程中,各高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新实践培养模式。清华大学建立了“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提出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将创意、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培养模式[2]。成都理工大学在工程训练中采用“知育、思育、心育、人育”四维创新人才培养方法[3],强调多学科交叉,加强师生互动,建立学生之间传、帮、带的培养思路。西安工程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工程训练中心则以创客文化、创客社团活动为载体,建立了创新实践平台[4-5]。景德镇陶瓷大学紧紧围绕陶瓷行业特色,开展以陶瓷装备实训为内容的创新活动[6]。从各高校实践活动可以看出,虽然学科交叉、竞赛引领、社团活动、创新实践已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但在具体实践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首先,创新实践培养以竞赛为引领,但参加竞赛的学生毕竟数量有限,如何扩大创新实践培养的覆盖面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其次,工程训练中心的创新实践活动多在课余时间,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如何形成具有吸引力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活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不是通过一次竞赛或者一段时间的培训就能实现的,如何在大学四年中持续做好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提升培养成效的重要问题。

  1 建立OBE视角下的创新实践培养模式

  2 一体化创新实践培养模式

  3 培养成效

  4 结语

  经过近5年的实践,一体化创新实践培养模式获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通过兴趣导引、循序渐进、递进训练、项目实践,四年不断线地在知识、技术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和锻炼,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该模式扩大了学生的受益面和参与度,为学生提供了全面提升工程科技能力的平台,有效地补充了课堂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提升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2] 李双寿,李乐飞,孙宏斌,等.“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2(38):111-116.

  [3] 丁颂,国宇.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4(39):148-150.

  [4] 杨根,刘宇程,杜静.基于创客空间的大学生工程能力探索与实践[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4):106-110.

  [5] 叶晓勤.新工科背景下工程训练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2(36):274-277.

  [6] 韩文,于盛睿,徐晗.地方高校工程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特色定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1(36):221-225.

  [7] SPADY W G. Outcome-based education: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M]. Arlingt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1994.

  [8] COHEN A. Strategies in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M].New York: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1998.

左义海 刘彬* 于松章 张苏楠 太原工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