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5章第4节的一个全过程探究实验,对学生设计、实施、分析实验有很高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全书对学生探究实践能力的一次检查[1]。但是,目前教师采用较多的教学方法还是分析实验数据、设计实验方案、练习实验习题,较少有动手操作环节。即便开展实验教学,也只能局限于1个课时内仓促完成;且由于无关变量的影响,实验失败的可能性较大。总的来说,缺少了“动手操作”和“亲自尝试”的感性体验,学生的学习目标难以达成。笔者与实验兴趣小组的学生对本课实验方案进行了查阅和检索,均没有发现理想的实验改进装置。因此,经过讨论分析,尝试自制了一个简易实验教具(已申请相关知识产权专利),可以快捷高效地完成本课探究实验。经过教学实践检验,证明其成本低、结构原理简单、使用十分便捷。
一、自制教具的应用原理
二、自制教具的制作
三、自制教具的用途及用法
四、自制教具的优点
五、结语
本实验教具原理简单,设计巧妙,成本低,便于携带,实用性强,可为教师的演示实验操作和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 戴赟,汪婷婷,黄建书.真空渗水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实验装置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9,44(5):47-49.
[3] 王玉龙,罗郅杰,谢紫琳,等.“探究光强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改进[J].生物学通报,2019,54(3):44-47.
郭芳 高朝阳 河南省伊川县第一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