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工作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测量与评价问题,因为教育装备投入仅与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具有相关性,必定存在对学生能力提高上发挥作用的很大可能性[1]。这个命题已经不再是一个研究性假设,不再是教育科学猜想,它已经被采集到的巨量数据的分析而加以证实。本文则是要通过对英国在教师与学生能力测量评价方面教育科技产品的介绍,而进一步用事实证明上述命题的成立,并以此为依据促进我国教育装备的科学良性发展。
一、能力问题的重要性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国策,学生能力是指什么,以及学生能力为什么如此重要是需要我们首先阐述清楚的问题。
1.知识与能力
知识(knowledge)可被简单地分为两个类型: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与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而能力(ability)则属于隐性知识[2]。
(1)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是可以直接通过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可以运用逻辑推导对其进行证明或证实的知识,它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最主要知识。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听教师讲课或通过阅读书籍所获得的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人文知识(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都属于显性知识,这些知识都经过了严格的逻辑证明或证实,而测量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水平通过卷面考试即可实现。
隐性知识的表现方式与显性知识明显不同,它多不能直接通过语言进行描述,并无法或无须对其进行证明。一般认为能力、技能(skills)、先验知识(prior knowledge)等都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如:与生俱来的生存技能、不证自明的几何公理)。能力与技能的提高依靠经常不断的训练,先验知识的获得则多是通过“点悟”实现。
(2)能力的特征
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人体各个器官经历各种训练而得到提升。我们使用“能力的提升”而不使用“能力的获得”这样的说法,是因为能力具有先验性。能力是隐性的,它先天地藏在我们的身上,只是表现出来程度不同。有些人具有先天的音乐才能,有些人具有先天的绘画才能,有些人天生就是个哲学家,而有些人天生就是个数学家,他们天生地就具有一些非凡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先验的,后天的训练只是将这些能力获得加强或充分调动。能力是隐性知识,所以它具有隐性知识的特点。例如,人们无法用语言将一个具体的能力精确地描述出来;我们只能说这种能力强或不强,而不能像对显性知识一样说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且它不会被遗忘;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提升,而不能像显性知识一样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传播;同时它不能够被直接地进行量化和测量,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了解其被人们掌握的程度[2]。
能力的这些特点使得它的提升、测量以及评价变得十分困难,对它的研究进度非常缓慢,积累的经验也是凤毛麟角。所以借助世界上其他国家在本领域的先进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3)能力本位的教学条件
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获取显性知识为主要目的,我们称其为知识本位的教学。而中小学实验教学、社会实践、课外活动以及一些校本特色课程等则定位于以学生能力培养和提升为主要目的,我们称其为能力本位的教学。能力本位的教学需要构建一定的教学条件与环境,对这一条件与环境的研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将重点介绍英国教育科技产品在能力本位方面的表现情况。
2.素质教育与能力
人们认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困境是培养的人才“高分低能”,为此而掀起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指出:教育要“育人为本”和“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其实,素质教育就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在我们实际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道德养成教育以外,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就成为问题的焦点。有关学生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问题,有3个基本概念必须阐述清楚:一是学生需要培养和提升哪些能力,二是怎样培养和提升这些能力,三是如何对这些能力培养和提升的水平进行测量与评价。这些基本问题不解决,“能力为重”的目标只能是一个口号。笔者在本刊开设的“艾教授谈实验教学”专栏中曾撰写了系列文章(《实验教学相关能力分析》《实验教学研究方法》),针对上述3个基本概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但是,只有概念讨论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可将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教育付诸实践,了解和学习世界上此项工作走在前列国家的经验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任务。
3.教育装备与能力
2015年3月,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的委托进行“全国基础教育装备专项调查研究”工作。该项工作历时1年,对全国6个省市290所中小学校的558名正副校长、4 300名教师和25 82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采集。对调查研究中返回的数据做出的分析,发现以下规律[1]。
(1)教育装备的投入水平与学生的学业水平没有相关性。数据分析中对2010年至2014年各个样本学校的生均教育装备投入和学生2010年至2015年中、高考各科成绩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其中初中生的生均教育装备投入与历年中考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单科成绩和总成绩及成绩变化之间都不具有相关性;高中生的生均教育装备投入与历年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综、理综、总成绩及成绩变化之间也不具有相关性。或者说,教育装备投入对初、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是没有贡献的,他们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2)教育装备的投入水平与学生的能力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数据分析表明:生均教育装备投入与学生校外参赛获奖(反映出创造能力)和信息技术等能力之间在ρ< 0.05水平上表现出显著相关性;而学校在教育装备配备和管理水平上与学生动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在ρ< 0.01水平上表现出显著相关性。或者说,教育装备对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是可能有贡献的,它们之间有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二、英国教育改革中涉及的能力问题
注重学生能力问题不仅是我国基础教育所关注的问题,在世界上作为教育发展先驱的英国以更加超前的意识与更加先进的手段处理着这一问题。从1988年英国政府颁布《教育改革法》开始到2007年英国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学生与教师的能力问题就一直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线。表1开列了这段时间内英国政府颁布的相关文件中对学生与教师能力要求的具体描述,英国教育改革中对师生能力问题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表1 英国政府颁布教育改革文件中对能力要求的描述
三、英国教育科技产品对师生能力问题的表现
英国的教育改革非常关注教师与学生的能力问题,而且这种重视最终还能够具体体现在实践之中。英国政府对教育提出的师生能力的提升与测评,几乎都能够在教育科技产品中得以实现。“Educational Technology”一词在我国被称为教育技术,而在英国这个词组的汉语词义为教育科技(美国的教育技术一词则使用“Instructional Technology”)。英国从事教育科技的企业形成了一个稳固的行业。
1.英国教育科技企业学生能力相关产品比例分析
BESA是英国教育供应商协会(British Educational Suppliers Association)名称的英文缩写,BESA旗下的企业被称为教育科技产品厂商与服务商,其厂商中有大量是生产教师与学生能力训练与测评软件的企业。
(1)BESA旗下的企业数为325个,占据了英国全国从事教育科技行业中企业数的80%。
(2)BESA网站(http://www.besa.org.uk)链接的各企业官方网站数为283个,占BESA全部成员数(325个)的87.08%。
(3)在上述283个企业中具有教育软件产品的厂商数为230家,占网站上链接全部企业数的81.27%。
(4)在上述230家具有教育软件产品的厂商中从事师生能力训练与评测软件开发、设计、生产的厂商数量为56家(其余为教育教学资源、教育管理软件等产品厂商),占全部教育软件产品厂商的24.35%。
(5)在上述56家从事师生能力训练与测评软件生产的厂商中专注于能力测量评价软件研究与生产的厂商数量为31家,占比为55.36%。
(6)在上述31家生产师生能力测评软件的厂商中仅针对学生能力测评软件生产的厂商数量有23家,占比为74.19%;其余8家厂商除了生产学生能力测评软件外同时还生产教师能力测评软件,占比为25.81%。
这种比例的合理性我们尚不能对其做出充分论证,但它毕竟是伴随着英国教育改革几十年的实践而逐步形成的,所以它的比例关系对我国这一行业合理构成具有参考意义。英国BESA网站可以链接到的企业(283个)中,从事师生能力训练与测评软件生产的厂商共计56家,相对于英国全国可能存在的相同厂商数应为:56×(325/283)÷80%≈80(家)。英国2015年全国中小学校数量为32 175所,则平均每家此类厂商对应的学校数约为402所。我国2015年全国中小学校数量总计为26.78万所,如果也按照平均每家此类厂商对应402所学校计算,则中国需要此类厂商数量约为666家。这仅仅是一个参考性的粗略估算,并没有将诸多影响该数据的因素考虑进去,如学生能力类型数量的限制、生产厂商与代理经销商的比例关系、中英文化差异造成的两国教育培养目标的不同等重要与非重要因素。
2.英国教育科技学生能力测评软件案例分析
表2是英国教育科技行业中从事学生能力测评软件的一个真实厂商产品的实际情况(隐去了厂商的名称)。从中可以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1)一家厂商并非只有一个能力测评软件产品,此案例中的厂商就有4个此类产品。
(2)提供的测量工具针对性是很强的,对应不同的能力问题都有具体的解决方案。
(3)从能力类型上看,该案例关注了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阅读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等多方位的能力。
(4)给出软件测试功能的同时还提供了测试条件,这对于能力测评结果的科学性是十分重要的。
(5)英语、数学、科学这3个学科的测评是英国中小学生最基本测评,它是由英国教育标准局Ofsted(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规定的标准化测评内容,是分别针对英国7岁、11岁、14岁以及16岁学生的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同时也是西方提出的STEM教育的基本内容。
四、结束语
人才培养的事业中学生能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英国教育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英国教育与教育科技产品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它们在这方面的成绩,这些应该成为我们可以借鉴的先进经验。在本栏后续文章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分析英国教育科技企业所关注学生能力的类型、提高学生能力的训练方法、测量评价这些能力的工具及其工作原理。
参考文献
[1] 艾伦.新形势下教育装备工作定位分析[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6(9):15-19.
[2] 艾伦.关于知识与能力的讨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4):5-8.
[3] 张振改.教育政策的限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 余中根.外国教育史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5] 王小飞.英国教育质量标准评述[A].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79-296.
[6] 冯大鸣.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 丁晓昌.瞭望世界的风景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报告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8] 江芳,杜启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知与行[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9] 孙珂,马健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英国教师教育标准述评[J].北京:比较教育研究,2011(8):30-34.
艾伦 本刊特约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