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实验室建设
高教 普教
总459期 总457期 总455期
总453期 总451期 总449期
总447期 总445期 总443期
总441期 总439期 总437期
 装备时空 更多>>
乡村建设齐聚力 大爱援疆智者行
 编务说明 更多>>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开放项目在普通车削中的创新实践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24-5-28 10:22:46
  [导读]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实践人才,工程训练教学内容应当与时俱进、突出创新,普通卧式车床如何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其作用和优势值得思考。通过整合相关教学资源,探索了以实验室开放项目为基础的教学实践,将金工实习与实验室开放项目相结合,深入挖掘普通卧式车床的优势,设计了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的教学内容,为原有设备的创新运用提出了解决方法。

  在原有的金工实习中,普通车削实习是基础项目之一。在加快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原有的金工实习也在向工程训练概念转变。与金工实习只强调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不同,工程训练更强调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工程训练正在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更强调从价值引导、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等方面培养人才,从单一培养机械专业人才向多学科交叉教学延伸;从固定的教学模式向更加开放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普通车工作为经典的实训项目,也需要从教学内容与模式上进行创新,抓住新机遇,实现新跨越[1]。但是,原有的实训项目通常缺乏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课堂教学中仅能让学生浅尝辄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工程教学中采用CDIO教学模式,并引入KAPI一体化训练模式[2],旨在让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完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工业作品。这种教学模式在贵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得以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3]。本文以贵州大学开设的实验室开放项目为基础,继续深入挖掘普通车削的创新教学模式,解决课堂教学内容深度不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利用车削原理解决复杂车削问题的能力。

  1 当前普通车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3 教学效果对比

  4 结语

  方形嵌套玲珑球车削的实验室开放项目是车削教学的一次大胆尝试,学生在没有非回转体零件车削经验的情况下,通过组队的方式完成夹具加工、内孔车削、镗削、复杂工序制订等学习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在此基础之上继续拓展创新,让学生思考如何车削球形玲珑球,并在玲珑球的中心加工出一个嵌套的螺母。

  此次教学探索是对普通车削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启发学生对工程训练内涵进行积极探索。在后续的教学中,工程训练内容不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而要实时保持教学理念的创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顺应时代发展,将工程训练与新时代劳动观相融合,把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入实践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开创工程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周峥嵘,何流洪.读懂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实现新跨越:新工科范式下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J].高教学刊,2021(6):69-71.

  [2] 何流洪,周峥嵘.新形势下工程训练探研与实践[J].科教文汇,2022(2):47-49.

  [3] 周峥嵘,管琪明.以“双创”中心建设为契机,全面开创工程训练教学新局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4):18-20.

  [4] 周俊波,王艳华.新时代背景下“金工实训”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实践: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6):83-85.

  [5] 黄茂其.应用型大学车工实习教学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7(2):29-30.

  [6] 李先海,李龙江,黄小芬.基于实验室开放项目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实践[J].大学,2021(39):15-17.

  [7] 王爱华,阎冰洁,霍国良,等.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工程训练课程转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2(4):86-90.

  [8] 陈为平,黄捷,张丽娇.新工科建设下高校工程训练内涵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7):85-87.

  [9] 何流洪,周峥嵘,杨进德.基于双创人才培养的工程训练教育探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22-125.

王超然 韦宝林 曹阳 贵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