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室是我国高校及科研院所培养生物类及食品类等专业实践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复杂多样,化学品事故、设备事故、机械事故、消防事故、生物安全事故等任何一类事故的发生,都将会对师生人身安全及社会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害[1]。生物化学实验课学时、实验类型及学生自主开放实验逐年增加,对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4]。本文通过了解生物类及食品类专业本科生对实验室安全的认知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确保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及教学科研活动有序开展。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2 调查结果
3 实验室安全教育初步成效及改进建议
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我校生物类及食品类专业本科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安全知识认识度不一且获取途径单一、应急措施掌握度欠缺、管理制度落实力度不足、对安全警惕意识薄弱等方面。结合此次调查结果,总结现阶段成效并提出下一步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建议。
3.1 采取多种途径 强化实验室安全意识
实验室安全意识是预防和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前提,我校通过组建不同功能平台以及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构建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体系,强化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培训及考试平台,获得该平台的准入资格证方可进入实验室;建立化学试剂及危险化学品管理平台,构建动态电子台账,严控危险化学品来源及购买流程;建立实验室安全监督网络平台及督查队伍,定期进行督查,以督促管,以查促改。其次,打造“严守红线,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实验室安全文化,通过定期举办实验室安全专家讲座、开展实验室安全及消防应急演练、举办集观看展览和游戏体验于一体的实验室安全闯关嘉年华活动、举办实验室安全微视频大赛等多种形式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3.2 健全特色制度 落实开放实验过程管理
除常规的实验室管理规定外,根据本实验室特点及实验人群量身定制管理细则及具体急救方案,涵盖实验室在仪器设备、环境、校园安全、人身安全等方面的管理规定,如制订《生物化学开放实验管理规定》《生物化学实验室常见事故及急救知识》等。此外,严控实验过程管理,保证实验室管理制度不仅仅是挂在墙上,而是落实在实验教学及科研过程中。以生物化学开放性大实验为例,实验前,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方案必须经过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充分掌握实验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并签订安全责任书,知悉实验室规定及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实验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实行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共享制度与小组制度相结合的方式,除共享的试剂和仪器设备外,使用分配给本组的仪器、器皿(如移液枪、电泳槽等),严禁倾倒或移动不属于本组的未知溶液,避免因溶液成分未知而造成安全事故或导致其他小组的实验失败。实验后,严格实行轮流值日制度,值日组负责按照操作步骤关闭仪器设备,化学药品放入药品柜指定位置,检查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弃物等是否按照《实验垃圾处置守则》进行处理、分类回收。
3.3 分析安全事故 安全教育与课程思政相辅相成
在实验室安全教育过程中,通过分析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教导学生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并潜移默化地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例如,解析黑龙江某大学“单活体解剖学实验”中感染布鲁氏菌事件,事故原因主要是购买的活体动物未经过动物防疫部门的检疫,导致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及遗传背景未知,而且实验人员未严格按照操作要求穿戴防护用具。通过该事故引入实验室安全和生物安全的概念,让学生谨记进入实验室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时刻保持安全意识,提醒学生对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保护存有责任感。同时,在该事件中教师没有严格要求学生穿戴防护用具,职业责任感欠缺并且科学态度不严谨,教导学生要以此为戒,引发他们对如何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思考。
消除各类实验室安全隐患进而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实验室安全意识的强化作为保障全校师生人身财产安全、促进教学科研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素质、构建平安校园的契机,加强生物化学实验室本科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李永丰,魏春玲,钱召强.生物类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认知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6):668-672.
[2] 李冰洋,黄开胜,艾德生.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要素与体系构建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1):248-253.
[3] 王羽,周杰,李臣亮,等.高校生物化学教学实验室试剂管理浅析[J].生命的化学,2020,40(7):1187-1192.
[4] 高昊宇,白慧,申小玲,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分析[J]. 教育现代化,2019,6(77):221-225.
侯佳音 修宇 盖颖 林善枝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