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课标)[1]强调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课程是载体,课堂是关键。只有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机会,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容易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真正的学习过程,但是对于概念教学和结构教学而言,往往活动设计比较困难,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够,课堂多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影响了学习效果。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索有效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在概念和结构部分学习的效果。例如通过搭建球棍模型、观看视频动画等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注意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活动形式单一,实验演示效果较弱。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在“研究元素周期律”和“认识有机物结构”[2]两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改进教学活动、开发数字化辅助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进行真实、有效的学习[3-4]。
认识有机物结构 通过“泡沫小球模型”的搭建探秘烃的结构特点,了解有机物分子中不同原子的成键规律 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模拟软件探秘甲烷分子的结构,通过观察键长和键角的数据来寻找甲烷分子成正四面体结构的证据
二、课例分析
三、教学反思
1.通过数字技术辅助培养学生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的思维能力
为了落实课标的要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去搜集证据的意识至关重要。利用Excel软件和X射线衍射实验模拟软件让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借助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最终得到结论,能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据在化学研究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学生全面认识数据的作用并提高定量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通过学生活动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记忆不应是重点,教师和学生都应意识到证据推理的过程才是关键。在课堂上,要充分地将时间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以问题为线索,以目标为导向,进行分析讨论,进而获得充足的证据完成推理。这些证据既包括数据证据,也包括史实证据,当然也包括活动之后的经验性证据。丰富的学生活动会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证据,对于发展学生自觉、全面搜集证据的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3.通过分析讨论感受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设计一些开放度适当、节奏紧凑、时长合理、参与度高的教学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必要。简而言之,就是活动要可操作、可评价、可控制。本研究中,教师设置了移动机房,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独立操作计算机完成活动。
在小组展示时,利用屏幕分享展示汇报小组的操作过程;在教师讲解时,展示教师在计算机上的操作过程;在活动之后展开讨论时,如果有学生过于活跃而不能集中注意力,教师也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取消其操作计算机的权限,这样就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控制好活动时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J].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3] 王兆廷.数字化辅助教学平台在初中书法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5):54-55.
[4] 金川.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实验研究[J].高考,2021(14):47-48.
李燃 林红焰 北京景山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