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气体的性质是一大教学重点。在新授课中,教材设计的若干实验需要准备大量气体,用集气瓶长时间储存气体不能保证气体纯度,因此,这些气体需要教师或实验员在课前较短的时间内制得,课前准备的工作量较大[1-2]。
目前,针对这个问题的改进主要有以下两种思路:一是选择合适的储气装置,如氧气瓶、储气罐等,使用时可以将气体从储气装置转移到集气瓶;二是设计一体化装置,随制随用。使用储气装置可以减少课前准备的时间,但仍然需要提前制备或购买气体,除氧气外,其他气体的获得途径较少,大部分学校仍然选择自行制备;一体化装置能够清晰地展示气体制取和收集的过程,并系统地呈现所有性质实验,但常见的一体化装置大多比较复杂,在制作和保存上存在困难,且有些一体化装置只能将所有实验现象一次性呈现,不利于教学环节的层层推进[3]。
利用底部具支试管实现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一体化,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以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为例,说明底部具支试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改进
三、装置改进的意义
四、结语
实验装置的创新层出不穷,课堂教学固然需要与时俱进地开发和利用数字化的装置,但常规实验因其与化学原理的紧密联系仍然不可替代。本文对装置进行改进的目的是:使用一线教师更容易接触到的平价器材,服务于新授课的课堂。同时,通过对教材装置的改进,打破学生对教材的盲目依赖,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5],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 俎敬一,马炳存.二氧化碳制取及性质检验一体化创新实验[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0(1):49-50.
[2] 董玉玉,柴红梅,覃一峰,等.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改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20):69-70.
[3] 周文荣,陈玲.二氧化碳制备与性质实验的一体化设计[J].化学教学,2020(10):65-68.
[4] 王丽丽,吴暾艳,张艳华,等.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制备氧气的实验改进研究[J].化学教学,2019(6):73-75.
[5] 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王心怡 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实验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