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实验室建设
高教 普教
总431期 总429期 总427期
总425期 总423期 总421期
总419期 总417期 总415期
总413期 总411期 总409期
 装备时空 更多>>
第33届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暨北京教育装备论坛胜利闭幕
 编务说明 更多>>
 实验室建设  
科学绿化战略下人居生态环境营建类实验室建设思路探析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23-3-6 11:14:33
  [导读]以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为例,基于科学绿化内容概要和人居生态环境营建类实验室建设内涵,梳理了实验室在支撑科学绿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实验室在科学绿化指导下的建设思路,为该类实验室助力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5月18日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为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战略部署,也对人居环境学科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景园林学是人居环境学科群的支柱学科之一,其学科发展目标是探寻人与自然的互动规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和营造理想的人居环境[1]。依托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实验室,是践行科学绿化的主战场,因此,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的成立,对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人居环境学科群的日益完善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2],其建设思路对于同类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科学绿化内容概要

  2 人居生态环境营建类实验室建设的内涵

  3 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支撑科学绿化建设成效

  4 人居生态环境营建类实验室建设思路

  4.1 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 综合考虑生态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实验室应进一步重视林下经济、新品种等技术的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增强技术应用与投资的联系,切实解决项目在后期维护和运营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合理开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项目规划,提高林草资源综合效益,巩固提升绿化质量和成效,提高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服务于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

  4.2 加强资源整合共享 由重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

  实验室囊括风景园林学、林学、生态学、林业工程学4个一级学科,包含14个科研团队,从城市尺度的宏观规划到分子层面的微观技术,研究内容跨度大、领域广,成果丰富且数量多。但是各学科缺乏精炼整合,不同研究领域仍存在信息壁垒和时间差。实验室应从制度及技术层面进一步加强协同互助,共享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而加速成果共享的时效性,提高成果利用率;充分利用实验室内部领先的理论和技术资源,推进核心研究成果整合凝练,由重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

  4.3 注重交叉融合 释放创新潜能

  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往往可以突破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瓶颈,加速产业化发展进程,培育新的生长点,继而产生重大技术突破和变革。实验室研究团队囊括多个学科,虽已有良好的跨学科合作基础,但缺乏深度的交叉融合,应进一步加强团队内部的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聚焦国家发展动态,紧跟国家发展步伐,重视大数据应用对城乡生态环境领域的技术支持,并科学引进信息化人才。同时建立以企业为载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加速释放创新潜能,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为首都科学绿化建设提供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化构建[J].中国园林,2021,37(11):6-13.

  [2] 宋文,李雄.人居生态环境营建类实验室建设及运行模式研究:以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21,39(5):1-6.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6/02/content_5614922.htm.

  [4]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 李雄.中国风景园林发展进入新时期[J].中国园林,2011,27(6):22.

  [6] 左进,孟蕾,李晨,等.以年轻社群为导向的传统社区微更新行动规划研究[J].规划师,2018,34(2):37-41.

宋文 王思元 北京林业大学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