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升科学研究与创新服务能力、培养高端复合人才是当代高校的发展目标[1]。实验室作为高校开展科研和教学实验的固定场所,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区域产学研用融合、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3]。
创新意味着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用到新方法、遇到新困难、面临新风险。据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实验室专任教师与学生人数比为1:170[4]。随着实验室共享力度和学科融合深度的提升,实验室有限的教师资源如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及规范操作指导,已经成为高校实验室现代化管理所面临的一大难题[5-6]。转变原有的以教师管理经验和需求为出发点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理念,开设以学生创新需求和个性喜好为导向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及规范操作指导课程已成为高校实验室发展的新风向。
“互联网+”的发展革新了教育的思维和方式[7-8]。目前,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吉林大学等高校已经开设了实验室安全网络课程,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较于其他学科,实验安全相关的网络课程仍十分稀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的重点任务。目前云南省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立足“以人为本”,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网络课程发展,对推动云南等中西部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对云南省三所高校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意识、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需求和网络课程的偏好的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建设高校实验室安全及规范操作网络课程,将为推进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高校实验室教育现代化工作提供新视角。
1 问卷调查及结果
2 网络课程的建设
3 结语
创新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学生的需求,也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实验室安全教育网络课程在可视化指导、个性化学习和知识可重现性方面均优于原有课程,便于学生运用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本文建立的高校实验室安全及规范操作网络课程从最初的设计理念到最终的课程形式,均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参与,但课程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仍不足,加强线上与线下教育的结合将是后期网络课程的需改进之处。
参考文献
[1] 袁利平,李君筱.面向2035的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图景及其实现[J].大学教育科学,2021(3):13-22.
[2] 谢友柏.高校的聚焦点是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13-15.
[3] 程和平.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工作分会全体理事大会上的讲话[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1):1-3.
[4] 武晓峰,高晓杰.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5] 刘丽艳,杜光玲,张宏馨,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引发的思考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8):282-285.
[6] 古旭,贺斌,张文娟.新形势下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培养研究[J].实验室科学,2020,23(1):191-194,198.
[7] 周威,蒋涛,王国成,等.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J].创新教育研究,2017,5(4):334-339.
[8] 李冀红,万青青,陆晓静,等.面向现代化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与建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引发的政策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21(4):21-30.
古旭1 尹晓丹1 张文娟2*
1.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2.昆明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