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实验室建设
高教 普教
总459期 总457期 总455期
总453期 总451期 总449期
总447期 总445期 总443期
总441期 总439期 总437期
 装备时空 更多>>
乡村建设齐聚力 大爱援疆智者行
 编务说明 更多>>
 实验室建设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校电类实验室安全管理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23-1-20 17:20:49
  [导读]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规范性指导要求,高校电类实验室在安全管理上有进一步规划和落实的必要。针对高校目前存在的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教师安全意识不足、实验室管理缺位、组织机制监管缺失、实验室建设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实验中心在学校、学院的指导下采取了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在体系机制上,健全了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责任体系和安全培训体系;在操作规范上,确立了仪器设备安全防护措施;在安全措施上,明确了实验室危险源的分布排查,并采取有效的实验室危险源防护措施;在信息交互上,建立健全了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和门禁监控系统。实验中心通过上述各项具体举措,进一步加强落实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电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针对高校设置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1-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4]。

  2006年,我国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并成立专门的认证机构—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2015年3月,《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2015版)》认证标准发布[5];2016年,我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6-7],标志着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已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三个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1,8]。各高校针对OBE理念的具体落实,已系统性地积极开展相关的工程教育建设[9-10]。实验室建设是高校基础设施的有机组成部分[11],是开展教学实验、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的主要场所[12],是开展“双一流”建设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13],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支撑条件之一。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对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革新和应用需求快速攀升,高校电类实验教学也必须跟进时代的发展需要。各工科类及综合性高校根据学校发展及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对电类实验教学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进行了改造与升级。这对高校电类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实践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14]。

  1 安全隐患

  2 安全管理

  3 实践措施

  4 结语

  高校电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发展,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对高校办学条件配置要求联系紧密,也与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安全规范素质息息相关。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与国内高校的调研交流,在了解目前高校电类实验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电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不足,也对相应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情况予以说明。在学校的督查指导下,学院落实了电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组织参加仪器设备管理和防护措施的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参加保卫处安排的消防安全培训;对所有电类实验室潜在危险源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处置方法;制订了实验室安全应急方案并组织师生演练。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针对电类实验室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规划方向制订了具体的计划,以逐步解决和加强整改。这些举措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保障了实验室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加强了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还营造出更安全整洁的实验环境。这些举措的落实切实保障了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资产安全,推动实验中心电类实验室的管理与发展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更高要求踏实迈进。

  参考文献

  [1] 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2] 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86-87.

  [3] 张文雪,王孙禺,李蔚.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与建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22-26.

  [4] 朱俊生,杨小宝,胡光洲,等.基于工程认证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16,44(17):188-189.

  [5] 刘明亮.电工电子基础实验中心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工程认证背景下[J].学理论,2019(4):140-141.

  [6] 赵宇洋,李争,孟凡华.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的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9(29):131-133.

  [7] 邵辉,葛秀坤,毕海普,等.工程教育认证在专业建设中的引领与改革思考[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1):104-107.

  [8] 樊一阳,易静怡.《华盛顿协议》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4(8):45-49.

  [9] 周应国,孙小梅.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国际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9(5):144-147.

  [10] 吴昌东,陈永强,江桦.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2):169-173.

  [11] 郁先哲,袁华.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6,19(5):209-211.

  [12] 吕长平,周凤莺,何喜.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学刊,2016,38(14):150-153.

  [13] 郭敏杰,胡新,王殉,等.高等药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77-183.

  [14] 张羽,李鸿儒,张威.依托安全文化建设的高校电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7(50):12-14.

  [15] 邓开连,燕帅,刘浩,等.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体系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8,40(5):118-120,124.

邓开连 陈根龙 张永芳 刘浩 华一村 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