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教育信息化与智慧化
高教 普教
总431期 总429期 总427期
总425期 总423期 总421期
总419期 总417期 总415期
总413期 总411期 总409期
 装备时空 更多>>
第33届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暨北京教育装备论坛胜利闭幕
 编务说明 更多>>
 教育信息化与智慧化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22-12-27 11:28:51
  [导读]疫情进一步催化教育的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技术赋能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热点。OMO教学模式作为技术赋能的产物,为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教学提供了解决思路。积极探索并开展OMO教学模式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和现实需求。同时,探索OMO教学模式在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等方面的实践创新,有利于推动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结合案例具体阐述其促进学习环境、教学设计等方面深度融合的方法和策略,为OMO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提供参考。

  一、OMO教学模式的发展需求

  自2012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后,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相继出台。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要坚持融合创新,发挥技术优势,变革教学模式,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1]。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2]。2020年,教育部指出,为巩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取得的成果,将进一步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教学的紧密融合。可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Online Merge Offline,简称OMO教学模式)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迫切需求。

  OMO教学模式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翻转课堂、可汗学院、慕课等线上教学资源的日趋成熟,从O2O到OAO再到OMO教学模式(见图1),呈现出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走向,即OMO教学模式的走向是发展精准、定制、开放的教育和学习,促使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发展,并呈现出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

  OMO教学模式也是当前混合式教学的再发展。“混合”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掺和在一起,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原有的化学性质。“融合”则是不同事物合成一体。OMO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一方面构建全方位、全场景、全过程的无缝衔接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创设多维、零时差的学习服务,促进精准、开放、共享的智慧化学习[3],即要建设满足融合教学需求的教学环境,并且在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上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

  目前,上海在线上教学领域已做了诸多实践并日趋成熟,如空中课堂、上海市学生素质教育优质资源平台等,通过在有线电视和移动终端等直播教学内容,通过网络平台补充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教学服务,突破了以往课堂中时间、空间以及媒体的限制。但线上教学的实践创新还不足,单纯线上教学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如学习内容局限、学习成效不佳、评价制度不完善等。学习内容局限,主要归因于学校教学资源内容的单一,无法紧跟时代变化,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习成效不佳,主要归因于线上线下教学的混合,无法在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中进行有效衔接和合理分配;评价制度不完善,主要归因于教学设计的不完善,不能有效运用交互学习空间。

  二、OMO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策略新发展

  三、OMO教学模式催生学习空间新样式

  四、OMO教学模式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

  1.丰富学习资源 满足个性化需求

  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学习是当前创新教育的主流,也是“五育”融合的有效载体,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创设基于现实问题的真实情境,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个性化发展。OMO教学模式在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的探索有助于解决线上线下学习内容单一的问题,这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也体现了未来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能助推学校逐步构建起满足OMO教学模式需要的智能一体化学习空间。

  2.提升学习成效 助力个性化成长

  课前,学生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做好课前预习,能够在课前就对所学的知识形成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能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课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将师生角色进行反转,对学生存疑的部分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讲解,提高课堂效率;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收获更优质的教学效果,真正做到个性化学习。

  OMO教学模式是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的新型教学方法及手段,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重构了学习空间,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变革,特别是对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完善课程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提高课堂成效,有利于形成全面的学习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OMO教学模式既具有以往课堂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迁移、强化课堂中的“教”的优势,又充分重视和解决了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在何处学等问题[5]。本文希望通过阐述OMO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设计和学习空间等方面深度融合的方法和策略,为教学改革的深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3] 祝智庭,胡姣.技术赋能后疫情教育创变: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J].开放教育研究,2021(1):13-23.

  [4] 熊才平,戴红斌,葛军.教育技术:研究进展及反思[J].教育研究,2018(3):118-128.

  [5] 郑春芳.混合式教学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途径探析—以《宏观经济学》课程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3):52-54.

范琳玲 上海市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