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以来接触的第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定量实验,既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中的常规实验方式存在一定误差,并不是精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对该实验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实验药品、引燃方式、反应容器或测量方法等方面。综合文献中的实验改进方法,笔者认为教材实验仍具有其独特优势:该实验是根据拉瓦锡测定实验原理进行的改进,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易于学生理解领会该实验的设计意图。此外,选用红磷作为耗氧剂,其实验原理在各种替代品中是最简单的,最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容易理解掌握[1],而且红磷易得,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实验现象直观明显,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但该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以来接触的第一个涉及气压变化的实验,实验原理中抽象的气压变化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此,借助数字化手持技术实时、定量、直观可视的突出特点,将气体压力传感器应用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教学中,能实现以传感器实时、定量检测实验过程中的气压变化,对于教师教学、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设计思路能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2]。
二、教学设计
三、教学改进策略
1.利用数字化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利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检测反应体系的气压变化,并以图像和数据形式可视化地呈现实验结果。结合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曲线变化进行分析:在密闭体系内,红磷燃烧结束、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为什么会进入集气瓶?通过实验图像可见,随着红磷燃烧,集气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直至燃烧结束、冷却至室温,瓶内压强降至最低,此时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压强,产生了压强差,此压强差就是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中氧气所致。因此,通过反应前后集气瓶内压强差与反应前瓶内压强之比,即可推算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通过将数字化实验与常规实验相结合,可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教材实验的测定方法—水体积法,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水换气”的实验思想[3],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有效融合,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利用化学史促进探究教学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我们周围的空气”部分可供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中安排了“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探究”。因此,本探究实验教学适合采用“以化学史为线索,创设情境;以实验探究为手段,展开活动”[4]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对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实验的学习,使学生领悟科学家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在此基础上,将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与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领会实验设计意图,加深体会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思路。
3.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本质教育
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发现过程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探究实例,充分挖掘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可使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空气成分的过程,从中体会科学认知过程和方法,理解科学本质。在教学中回顾空气成分的发现历程,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科学知识会随着新证据的出现而被重新认识,由此体会“科学知识的暂时性”;通过回顾拉瓦锡经典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是在实验、观察、收集数据等过程中获得的,科学家是用收集的数据作为证据来支撑他们的说法和解释的,由此体会“科学的实证性”[5],在此过程中感受科学家勤于实践、敢于质疑、锲而不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 许丽丹,吴孝位,许丹军,等.“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改进综述—从药品角度进行解读[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0(12):29-32.
[2] 王寿红.气体压力传感器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的应用[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4(8):28-30.
[3] 鲁通.运用数字化实验的空气组成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4] 周爱平.基于化学史的科学探究教学实践:以“空气的成分”为例[J].桂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147-150.
[5] 陈少丽,黎心愉,陈博,等.化学教材中科学本质内容表征工具的评介与应用[J].化学教育,2021(7):1-6.
王寿红 北京教育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