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照是使辐射作用于物质,导致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发生变化的过程[1]。辐照装置是核技术应用研究的重要设施。辐照装置的设计因放射源的种类、使用目的等的差异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辐照装置不仅考虑便于开展相关核技术应用工作,还要保证辐射安全防护水平达到相关的国家标准。
辐射安全防护的三要素是距离、时间和屏蔽[2]。其中,屏蔽技术是辐射安全防护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最具技术含量[2-7]。当射线穿透物质时,在放射源与人体之间设置足够厚的屏蔽材料,能够大幅度地降低辐射水平,达到防护的目的[4,8-12]。尽管β粒子的贯穿能力远小于γ射线,但其对人体表层组织的损伤是不可忽视的。而且它在屏蔽层中会产生韧致辐射,所以对它的屏蔽防护有其特殊性[13]。铅、混凝土等高密度材料是常用的辐射屏蔽材料,针对不同种类的射线,如β射线,需用有机玻璃等低密度材料屏蔽来减少韧致辐射,因此两者通常结合使用[14-15]。
在β射线外照射屏蔽装置的设计上,主要是用高密度的铅块搭建外层铅室,再在铅室内放置低密度的有机玻璃架子来达到复合屏蔽的效果。这类装置只能进行简易的射线屏蔽,而且属于静态防护。当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实验操作时,容易出现射线泄露,且操作不便。比如,在需要移动放射源或在其周边放样时,放射工作人员必须要打开屏蔽装置,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射线辐照。因此,常规简易的辐射屏蔽手段无法有效解决实验过程中的辐射防护问题[14,16-18]。
为解决辐射屏蔽与实验操作之间的矛盾,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放样安全的辐照装置,满足小型β-固体放射源使用中辐射安全防护的需要。放射源固定在屏蔽装置内部,样品通过放样装置(有机玻璃插板)接近放射源,避免了直接移动放射源的操作。
1 辐照装置屏蔽层厚度的经验计算
2 辐照装置的设计
3 辐照装置的操作
4 屏蔽效果测试
5 结语
辐射屏蔽技术是辐射安全防护的关键。本文描述的这种放样安全的辐照装置,经测试能取得很好的射线屏蔽效果,射线剂量率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以保证实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该装置设计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18]。
参考文献
[1] 朱岳.质子对碲锌镉的辐照损伤及质子屏蔽的计算机模拟[D].长春:吉林大学,2018.
[2]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辐射、人与环境[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6.
[3] 战永佳,于秀敏,佟庆伟.香港与内地高校实验室辐射安全管理工作比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305-308.
[4] 李德平,潘自强.辐射防护手册:第1分册辐射源与屏蔽[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7:1-480.
[5] 环境保护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核技术应用辐射安全与防护[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196.
[6] 沈福.关于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研究生教育课程(RAS9081)[J].辐射防护通讯,2018,38(1):32-35.
[7] 王新华,安力,何铁,等.爆炸物检测系统中辐射屏蔽设计[J].核技术,2010,33(9):671-674.
[8] 李恩敬,张志强,张聂彦,等.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辐射安全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181-183.
[9] 罗征,周新贵,于海蛟,等.核屏蔽材料研究与进展[C]//第十二届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学术会议论文集,合肥:中国核学会,2008:308-314.
[10] 段谨源,张华,张兴祥,等.高分子材料在中子辐射防护中的应用[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1989(Z1):53-57.
[11] 刘显坤,刘颖,唐杰,等.辐射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21(6):37-40.
[12] 熊俊,宋涛.防辐射材料的研究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14(12):2209-2212.
[13] 夏益华.高等电离辐射防护教程[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
[14] 薛雯,王富军,王璐.X射线屏蔽材料设计与制备的研究进展[J].产业用纺织品,2015,33(6):1-5,40.
[15] 罗剑辉,周海生,马戈,等.封闭壳体X射线屏蔽效能测量方法[J].核技术, 2014,37(12):8-12.
[16] 宋卫东,朱军,赵惠东,等.一种γ辐照装置安全联锁系统的设计[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1,29(6):341-344.
[17] 李显洪,高峰,王明蕊,等.小型辐射屏蔽装置的研制及应用[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0,27(2):26-28.
[18] 潘宝林,魏明建,乔盼,等.一种放样安全辐照屏蔽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201410089073.2[P].2014-05-28
[19] 吴国荣,周辉,张正选,等.90Sr-90Y源辐射剂量场的测量及计算[J].辐射防护,2001,21(12):53-55.
[20] 张润生,杨立瑞,孔维武.双能量X射线材料分辨特性与有效原子序数关系分析[J].警察技术,2010(2):40-41.
[21] 远奇,马玉波,徐枫,等.敷贴器外周辐射剂量检测及安全评估[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2):26-28.
战永佳1 周锐2 潘宝林3
1.首都师范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
2.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3.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