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发布,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提出引发了人才培养策略和教学形式的转变。新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技术的应用要求传统形态的教学环境改变,可视化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环境的改变提供了可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环境的发展主要经历多媒体和网络化两个阶段。多媒体阶段以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实物展台、VCD、音响等)为主要的电子化教学硬件。网络化阶段以教室接入校园网,并能便捷的访问互联网,调用网络教学资源,并组织教学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网络化阶段大大拓展了教学活动的空间,实现了教学实时或非实时的互动。
随着“智慧”一词的兴起,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应用日趋广泛。在教育领域,具有智能管理、智慧应用、可视化等特征的智能教学环境成为新的建设热点。新一代智能教学环境将成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模式的教学主阵地[1]。
1 设计理念和原则
2 功能设计
3 模型设计
4 建设案例
5 总结
从对智能教学环境的功能需求、设计模型以及相关案例可以看出,未来教学环境的设计是多样的,各自有特点,智能教学环境仅是其中一种。有的设计侧重与智能控制,有的侧重与空间设计,有的侧重于集成化管理,但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与学习效果。“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思路,均为充分展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主体角色。无论是可视化技术、物联网技术还是其他信息技术,都是一种手段,都是为了让师生从技术中脱离出来,更专注于教学与学习,同时也是一种新的高效管理方式。随着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这必将会改变课堂的结构,改变教学形式,最终会形成一个面向培养未来创新人才所需的和谐的智能教学新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卫东,张际平.未来课堂的定位与特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7):3-28.
[2]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创新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2(6):3-10.
[3] 黄荣怀,胡永斌,杨俊锋,肖广德.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12(2):22-27.
[4] 陈卫东,叶新东,张际平.智能教室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1(4):39-45.
[5] 熊建辉.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科学教师专业标准述评[J].世界教育信息,2008(10):46-50.
蒋达央 姚琪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中心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