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并多次提到要利用博物馆、科技馆等基础设施,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科学素养。而展览是博物馆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政策下,对博物馆、科技馆而言,就是要打造普惠创新的展览展项,对展览内容和展项设备进行创新研发。
行星的“逆行”现象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证据,是天文科普场馆应有的展览内容。同时,它还是中学自然和物理类课程的教学难点之一,教材中一般只针对“逆行”的原因做简单解释,配图也不够清楚,使学生对此类天文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目前市场上及各大科普场馆并没有展示此现象的展项设备,因此笔者结合实际工作,设计研发了火星逆行仪,并取得专利,以期更好地利用设备仪器展现天文现象,普及天文知识,传播科学文化。本文将从研发背景、理论基础、机械原理、安装应用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研发背景
二、理论基础
三、机械原理
四、安装应用
五、结语
本文针对行星“逆行”这种特殊的天文现象,设计制作了火星逆行仪,并应用到天文科普场馆的实际展示中,丰富了展览内容,提升了科普教育效果,更好发挥了服务大众、科普教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宋媛媛.今天你“水逆”了吗?—行星逆行大揭秘[J].百科探秘(航空航天),2020(9):4-9.
[2] 郭红锋.一起学做行星逆行模型[J].军事文摘,2016(16):52-55.
[3] 陈显盈,邵成武.为什么行星会出现逆行现象[J].物理教师,2013(5):57-58.
[4] 唐泉.中国古代对行星视运动规律的认识[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6):68-73.
[5] 邢继德.行星逆行机理图示新探[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4(2):100-103.
万米洋 刘玉宾 北京天文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