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探究活动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1]。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因此可操作的、成功的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基石。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科学教材中的部分实验存在操作不方便、现象不明显、不够环保、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而利用身边的废弃物—饮料瓶,可以改进制作出很多实验器材。这样不仅能变废为宝,还能拉近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把生活带入课堂,让课堂走近生活,增强了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本研究基于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利用饮料瓶这一主要材料,就能完成教材中的多种实验,实现了实验材料的循环利用、成本节约、一材多用、绿色环保,有助于学生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科学(三年级上册)》(2017年版)中空气占据空间实验
二、《科学(三年级上册)》(2017年版)中风的成因实验
三、《科学(四年级上册)》(2001年版)中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实验
四、《科学(四年级下册)》(2001年版)中种子的萌发实验
五、《科学(六年级下册)》(2001年版)中探索铁生锈的原因实验
六、《科学(五年级下册)》(2001年版)中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七、《科学(四年级上册)》(2001年版)中制作“土电话”实验
八、《科学(六年级下册)》(2001年版)中污水的净化实验
九、结语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利用身边的废弃物自制教具来改进实验,不但节约了成本,保护了环境,增强了实验效果,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还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科学学习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的各个角落,让学生在玩中乐、在乐中做、在做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明,可谓一材多用、一举多得。同时,在废弃饮料瓶的使用过程中,学生也能深切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毛君明.“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的再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4(12):55-56.
[3] 郝涛,王欢.风的形成实验改进[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8(3):100.
[4] 刘倍伶,杨华.观察和比较鼓膜的振动模拟实验[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4):24-25.
[5] 颜世萍.巧用塑料瓶 玩转小学科学实验[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5):41.
周勤花 安徽省合肥市翡翠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