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教育装备论丛
高教 普教
总429期 总427期 总425期
总423期 总421期 总419期
总417期 总415期 总413期
总411期 总409期 总407期
 装备时空 更多>>
第33届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暨北京教育装备论坛胜利闭幕
 编务说明 更多>>
 教育装备论丛  
教育装备本体论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21-8-27 9:14:41
  [导读]教育装备本体论需要揭示教育装备作为存在者的存在依据、存在形态和存在条件。从哲学本体论出发,在讨论教育本体论和工具/装备本体论的基础上,给出了教育装备本体论的观点、内容以及研究意义,为教育装备哲学体系的建立打下基础。

  教育装备已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但是它作为一个存在者何以存在的理由却还没有从根本上被论述清楚。讨论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寻找教育装备存在的逻辑起点,是教育装备的本原学说,也就是教育装备本体论要解决的问题。在教育装备理论体系中,教育装备哲学是最难以驾驭的内容,而在教育装备哲学体系中,教育装备本体论又是最难以阐释的问题。教育装备本体论问题是如此重要同时论述起来又是如此困难,而且只有从哲学角度才可以将其论述清楚,因为哲学就是论述那些最难以表述而又必须阐述清楚的问题之学问。所以,教育装备本体论是教育装备哲学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一、哲学本体论

  二、教育本体论

  三、工具/装备本体论

  四、教育装备的存在形态与教育装备本体论

  教育装备的存在形态继承了教育的存在形态与工具/装备的存在形态,教育装备本体论继承了教育本体论与工具/装备本体论的内容。

  1.教育装备的存在形态

  教育装备的存在形态由教育的存在形态与工具/装备的存在形态共同决定。从前文可知,教育的存在形态有四种细分:活动现象、行为过程、结构体系、社会组织;工具/装备的存在形态被划分为五种:物质形态、中间体形态、资源形态、智思体形态、技术物形态。

  (1)对工具/装备存在形态的继承

  教育装备继承了工具/装备全部的存在形态。第一,教育装备具有物化的特征,所以它具有物质形态,而非思维形态;第二,教育装备具有既非教育系统主体亦非教育系统客体的特征,所以它具有中间体形态;第三,教育装备属于教育资源中人工物力资源部分,所以它具有资源形态;第四,教育装备是人工制造的,所以它具有智思体形态;第五,教育装备是人类在科学思想的支配下将技术“加持”到其中,所以它具有技术物形态。教育装备非常强烈地反映着工具/装备的存在形态及特征。

  (2)对教育存在形态的继承

  在不同的教育存在形态表现中,教育装备表现出的存在形态也是有区别的。首先,在教育的活动现象形态与行为过程的表现形态中,教育装备较突出地表现为中间体形态,它既非主体亦非客体;其次,在教育的结构体系表现形态中,教育装备更加突出地表现为资源形态;最后,在教育的社会组织表现形态中,教育装备多以技术物的形态出现。

  强调不同教育表现形态中教育装备的存在形态表现,是因为人们对教育的不同理解,形成了对教育装备的不同认识,赋予了教育装备以不同的使命。

  (3)教育装备与工具/装备的不同

  教育装备与工具/装备之间存在两个最大的不同点:第一,教育装备已经不具备工具/装备在“人之初”时对人类从自然意识向自为意识转变的改造中所发挥的作用,教育装备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仅作为一个必要条件;第二,教育装备与工具/装备对客体的作用其实最终都是客体反作用于主体,但是,工具/装备作用客体的反作用仅施加到人的肢体,而教育装备作用客体的反作用则施加到人的头脑。

  2.教育装备本体论

  教育装备本体论主要研究教育装备作为一类存在者其何以存在的条件,即讨论它是否存在、因何存在以及其存在形态,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教育装备的存在形态问题。由于教育装备研究是被限定在教育这个环境下的工具/装备问题,所以其本体论也就必然受到教育存在形态与工具/装备存在形态的约束。本文以较大的篇幅讨论了哲学本体论、教育本体论以及工具/装备本体论所涉及的问题,当归结到教育装备本体论讨论时,需要进一步论述的内容几乎没有了,这是非常正常、非常自然的现象,因为结论已有,无须多辩,相同语境下,此时无声胜有声。

  虽然是这样,但由此而引发出来的教育装备哲学问题和教育装备理论问题将会“流溢而出”、延绵不断,因为教育装备本体论是教育装备研究最根本的问题和最基础性的挖掘。教育装备研究的所有问题都将从这里开始,也必将回归到这里。

  参考文献

  [1] 王德峰.哲学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 笛卡尔.谈谈方法[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 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4] 艾伦.中小学实验教学课程标准框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0):5-7.

  [5] 艾伦.教育装备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6] 胡德海.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5):70-76.

  [7] 冯契,徐孝通.外国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8] 亚里士多德逻辑论文集:工具论[M].李匡武,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9] 培根.新工具论[M].许宝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0]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艾伦 首都师范大学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