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实验室建设
高教 普教
总459期 总457期 总455期
总453期 总451期 总449期
总447期 总445期 总443期
总441期 总439期 总437期
 装备时空 更多>>
乡村建设齐聚力 大爱援疆智者行
 编务说明 更多>>
 实验室建设  
新形势下的高校多功能实验室建设与启示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21-4-30 10:53:37
  [导读]新工科的教学理念要求培养具备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型工科人才,而高校实验室作为在校学生最重要的实践场所在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总结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一规划、二建设、三管理的“三步走”建设方案,并以西北工业大学测控与综合仿真实验室建设为例对方案进行详细解读。实际的教学与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案的提出能够为高校在新工科时代背景下的实验室建设与改革创新提供有益参考,从而有效提升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水平。

  2017年教育部要求院校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问题[2]。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重要性逐渐显现。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其规划、建设、维护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3]。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张莉[4]指出了现阶段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工作重点并展开讨论给出了新形势下的建设和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卢小雁[5]以高校新闻传播学科融媒体实验室建设为例,给出了详细的建设应用方案,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千承辉[6]对吉林大学仪电216+开放实验室建设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给出了具备较高借鉴价值的宝贵经验。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上述高校实验室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规划、二建设、三管理的“三步走”建设运行方案。在此基础上以微小卫星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测控与综合仿真中心(简称测控与综合仿真中心)建设为例按照该方案开展实验室建设工作,以期为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多功能扩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三步走”建设方案

  2 建设方案应用案例

  3 成果

  4 结语

  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要求培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型工科人才。高校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除考虑基本的科研教学功能之外还需要对实验室功能进行一定的拓展,从而更加充分的发挥高校实验室的作用。本文构建了一规划、二建设、三管理的“三步走”建设方案,并以测控与综合仿真中心为例说明了该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具体实践效果表明该方案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能够为其他高校实验室建设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秀芳,高丙坤,姜春雷,等.新工科背景下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3):38-39,42.

  [2] 王海鸥,叶飞,程化,等.依托开放性综合实验培养创新型工科人才[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7):112-114.

  [3] 崔俊国,肖文生,庞罕,等.高校牵头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7):27-29,33.

  [4] 张莉,石飞,周刚.“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究[J].实验室科学,2020,23(2):182-185.

  [5] 卢小雁,许今茜,沈斌,等.新形势下高校新闻传播学科融媒体实验室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5):22-25.

  [6] 千承辉,辛毅,刘冬宇.吉大仪电216+开放实验室建设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2):286-288.

卢青 郭建国 徐天运 西北工业大学精确制导与控制研究所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