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2018年,教育部印发新修订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简称《规程》),对中小学图书馆在创建泛在阅读环境、延长服务时间、拓宽服务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南京市中小学图书馆在图书采购、硬件配备、环境营造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受限于人员编制、校园硬件环境等多方面原因,目前部分中小学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还较为落后,存在管理人员不足、专业水平欠缺、开放时间无法保障等问题,在发挥馆藏资源作用、服务教育教学方面仍不充分,与《规程》要求存在差距。
随着科技创新及图书馆自身管理水平的发展,以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图书馆”逐步走进学校。近年来,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纷纷引进RFID图书管理系统,将图书馆服务和管理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RFID图书管理系统能够大幅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在不降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图书馆管理人员数量,降低对图书馆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要求,有力解决中小学图书馆面临的突出矛盾,有效满足中小学图书馆的现实需求。以RFID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图书管理系统改变了常规图书馆“被动服务”的状态,将图书馆的工作从以藏书为中心、以馆员为中心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使得图书馆服务模式和读者阅读模式改变。
二、项目建设
三、项目成效与反思
2019年,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完成了41所中小学校自助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项目建设,从设备运行情况看,本项目有效解决了部分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不足、专业能力欠缺等痛点问题,智能化设备对中小学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改变开始显现,在创新学生情境化、泛在化阅读模式方面的成效值得期待。
1.新设备带来全新的服务体验
自助图书馆在建设期间就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智能设备的出现让学生感到新鲜,改变了他们对图书馆过往的刻板印象,增强了图书馆的吸引力。全新的自主借阅体验,拉近了学生和书的距离,位于走廊、校道的24小时智慧图书漂流柜解除了学生借还书的时间空间限制,有利于学生情境化、泛在化阅读的开展。自助图书馆建成运行后,各学校的图书馆进馆率、图书借阅率均显著增加。
2.新技术催生新的服务模式
利用自助借还机,10秒即可完成一次借还书,有效解决了借还书排长队的现象;利用移动盘点系统,过往需要闭馆一天才能完成的盘点和排架工作,仅需几小时就可以完成。智能设备将图书管理员从重复性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管理员的角色被重新定位,读者培训、资源采购、阅读推广等成为其更重要的职责。
自助图书馆的建设为中小学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打开了一扇窗,如何运用智能设备创新服务模式,充分发挥新技术的效能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例如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跟踪每一位学生的阅读历程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推送;如何根据学生某一阶段的阅读热点开展针对性的情境化图书馆阅读场景打造;如何利用24小时智慧图书漂流柜进行泛在化阅读推荐等。期待本项目能够成为支持课程实施和引领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载体,在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培养学生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冯海云 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