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这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中心幼儿园位于乡镇中心地段,招收儿童均为本区域(含农村)的学龄前儿童,其中每年留守儿童的占比呈不规则变化。留守儿童成长的客观环境中长期或不定期缺乏监护人的陪伴,显然不利于其全面健康的发展。
据对全园儿童家庭阅读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93%的家长认为儿童需要阅读,35%的家庭藏书只有10本以下(含儿童画册或非专业早期读本),18%的家长会买智能训练类书籍,61%的家长很少或者没有陪伴阅读。在此基础上,留守儿童的情况更不乐观,很多跟随祖父辈或者其他亲戚生活的儿童,阅读质量低下甚至为零。
早期阅读活动,尤其是针对留守儿童的,能满足其情感、认知、社交、语言等方面发展需求的早期阅读活动,非常有必要。将零散的早期阅读资源整合成系列阅读活动,升华成阅读基地,可为本区域的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并辐射本区域所有学龄前儿童,扩大阅读的概念,在基地活动中为每一名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提供舞台。不仅如此,阅读基地能够激发留守儿童的自主意识,使其在阅读基地中建立自我意识,弥补缺失的情感体验。
一、留守儿童阅读基地是“有故事”的乐园
二、留守儿童阅读基地是“有精神食粮”的田园
三、留守儿童阅读基地是“弥补亲子交流”的家园
四、留守儿童阅读基地是关注“幼有所育”的地方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幼有所育是人民群众共同的期盼。社会福利思想理论认为,学前教育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不同群体对学前教育有着不同的需求,合理的需求都应该得到满足。在建设阅读基地的过程中,我园教师愈发感到,阅读基地服务的重要对象是留守儿童,但主要的对象仍是本区域所有儿童,不能因为留守儿童特殊,就忽视普通儿童;但也不能因为留守儿童特殊,就不去关爱这个群体。
暑假期间,我园教师走进留守儿童家庭中,为儿童送上图书、时令水果和小礼品。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教师内心满是欣慰。每逢幼儿园举行活动,我园都会以书本相送,作为增长见识、丰富阅读的礼物。
我园虽然地处乡镇,但是政府对于幼儿园的投入日益加大,对于本区域的儿童发展十分重视。无论是园舍条件、玩教具还是幼儿图书配备,特别是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合现代生活特色的优质绘本,配备数量远超规定的要求。这对于阅读基地的建设来说极其有益。
在幼儿园建设留守儿童阅读基地有助于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用文化滋养其成长。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建设成果让每一个人、每一代人的生活有了文化意义。相信在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下,以及对所有儿童健康成长的帮助下,儿童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刘金花,邓赐平.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51.
[2]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99.
[3] 虞永平,江夏,王海英,等.现象•立场•视角:学前教育体制机制现状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8.
[4] 金生鈜.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20.
胡成英1 夏天2 1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中心幼儿园 2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商业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