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更加需要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宽厚的专业知识和具备创新创业的高素质工程人才[1]。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则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和突破口。“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 Joel Moses 在 20 世纪末初次提出的,其本质是将科学技术、工程实践及人文环境等非技术因素融合在一起,具有整合性、实践性及创新性的“工程模式”教育理念体系[2]。这对于我国高校在工程教育改革方面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工程光学、光电子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光电子器件等相互渗透形成的高新技术学科。专业培养计划要求培养能够在电子、通信、半导体技术与器件、光电子信息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工程人才,成为科技兴农的主力军。因此我校顺应教育部“大工程观”和创新创业改革的需要,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实践教育平台进行改革,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人才。
1 完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2 改革实验实践教学方式
3 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4 科研项目实践与学科竞赛培养模式
5 结束语
我校立足区域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紧密结合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工程观”背景的教育理念和创新创业教育与我校的办学定位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办学基础和人才培养方向特点相适应。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2007年有3支参赛队获得广东省一等奖; 2009年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3项,7支参赛队获得广东省一等奖,5支参赛队获得广东省二等奖;2011年2支参赛队获得全国一等奖,3支参赛队获得全国二等奖;2013年有1支参赛队获得全国一等奖,4支参赛队获得全国二等奖。在2014年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4支参赛队获得广东省一等奖,7支参赛队获得广东省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和全国光电子设计大赛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以“大工程观”背景的教育理念推行为契机,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方式,通过深入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探索适于区域与行业特色鲜明的农业院校培养模式与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新华,陈志武.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24-26.
[2] 谢笑珍.“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35-37.
[3] 杨延清,张远明.基于大工程观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2):186-188.
[4] 罗霞,罗阔,陈润恩. 基于“卓越计划”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439-441.
[5] 罗霞,罗阔,李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的建设与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6(5):43-44.
[6] 王章豹,张辉,洪天求.卓越工程师“七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4):1-6.
[7] 居里锴,徐建成.“大工程观”下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0):68-70.
罗霞 罗阔 陈润恩 李震 刘洪山 王建 刘江 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